山東省紡織辦負責人表示,國家紡織業振興規劃(以下簡稱“振興規劃”)給紡織大省帶來重大利好。僅紡織品服裝出口退稅率由14%提高至15%一項,就將給山東紡織企業帶來超過8億元的利潤。另外,《山東省紡織業振興規劃》也已經提交到省工業指揮部。該負責人告訴記者,2008年山東省紡織企業出口額達到155.5億美元,“振興規劃”五點意見,每一條都對山東省紡織企業有引導作用。
而這一調整也使青島紡織企業緩解成本和用工壓力。“對小公司來說,出口退稅率提高1個百分點,一年可以多收入10萬元。”青島市紡織服裝行業協會秘書長鄭明梅介紹,“我們看到了希望,而且保證每個職工不會丟飯碗”。青島生產的七成服裝和五成紡織品外銷。
四川 提高出口效益
數據顯示,紡織服裝出口占四川省出口總額比重超過20%,去年出口額達27億美元。調查顯示,紡織服裝每出口1億美元,就將拉動近5萬人就業,據此測算,去年該產業帶動四川省就業超過百萬人。
四川省商務廳外貿處負責人表示,“振興規劃”將助推四川省外貿抗住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保持對外貿易穩定較快增長。此外,在繁榮市場、吸納就業、增加農民收入等方面,規劃將起到1+1>2的效應。
紡織品出口退稅率的調整,也讓紡織品進出口企業興奮不已。四川省絲綢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彭旭東表示,開年出口頹勢尚未改變,但企業對前景依然樂觀。四川紡織業通過近幾年結構調整,已從賣棉花––紗––布料的初級階段,進入到賣紡織制成品的階段,并成為紡織制成品出口大省。紡織工業調整振興規劃在“提檔升級”上著墨最多,讓企業家們備受鼓舞。
湖北 將加快紡織行業復蘇
湖北省經委稱,“振興規劃”將刺激湖北省紡織行業的復蘇。去年,湖北紡織業實現增加值238.3億元,同比增長22.7%,經濟總量占全省工業的6.2%。
武漢的紡織服裝企業紛紛表示,規劃出臺提振信心。同時認為,規劃中最大的亮點在于強調推進高新技術纖維的產業化。去年以來,武漢一些紡織服裝企業已開始著手制造新型纖維、纖絲,將棉紡與毛紡產品混合,提高產品附加值。
福建 利好有限
福建紡織業界表示,此次退稅率上調到15%,短期內對行業實際刺激有限,增加國外客戶的壓價空間,而行業技改升級還需更多的信貸政策支持。福建省嘉達紡織一位高管表示,此次上調退稅率對于刺激行業信心有一定的作用。但是離業界上調至17%的預期還有距離。
歐美市場的消費力明顯下滑,歐美客戶不斷向紡織企業壓價,一些業內人士認為,退稅率調升短期內很可能僅僅增加客戶的議價空間,對企業利好比較有限。福建紡織企業認為,振興規劃還提出加強技術改造、淘汰落后產能、優化區域布局等,與退稅率上調的“救急”相比,這將為行業長遠發展奠定基礎。
河南 1%也很珍貴
河南省紡織行業協會有關負責人認為,雖然河南省紡織行業的出口額不足60億元,但對于出口企業來說,調高1%的退稅意義很大,“相當于增加了1%的利潤”,該負責人進一步解釋說:“在全國,只有不到1/3的紡織企業能實現3%以上的利潤,2/3的紡織企業利潤都在3%以內。”即對于紡織這樣的微利行業,提高1%的利潤相當珍貴。
安徽 紡織業或“回暖”
去年受金融危機的沖擊以及人民幣匯率的調整,不少安徽紡織企業如墜冰窟。安徽省紡織工業協會會長嚴立鳴認為,適度提高出口退稅率,是解決目前紡織行業出口難題的途徑之一。“安徽紡織企業科技創新在全國位于中上等水平,但棉花紡紗企業數量多、印染企業少、結構調整還待升級,安徽紡織業發展需要資金和政策的扶持,更要依靠企業自身的苦練內功。”出口退稅率提高1個百分點,安徽紡織企業將直接增加利潤近1億元。合肥市國稅局進出口處處長張武芹介紹,合肥目前大部分是紡織外貿出口企業,這對于企業回籠資金具有重大影響。
河北 “三個調整”對接“規劃”
河北省發改委表示,河北省紡織工業將在國家紡織工業調整振興規劃的指導下,遵循“存量改造,增量發展;名牌帶動,產業聚集;加快改制,做強做大”的原則,著力實施“三個調整”。
一是調整產業布局,引導紡織企業由分散向園區、由市區向郊區、由城市向農區轉移。二是調整產品結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紡織服裝業,大力發展新型面料、高附加值服裝、家用紡織品、產業用紡織品四大系列產品,努力提高產品檔次及競爭力,擴展企業盈利空間。三是調整企業產權結構,加快國有資本退出,扶持民營企業快速發展。深入推進石家莊常山紡織集團等大型國有企業的改革,采取特殊的扶持政策,幫助企業盡快減負解困。同時,加快國有資本戰略性調整,鼓勵和支持非國有資本進入,通過聯合、兼并、重組,組建實力雄厚、競爭力強的大集團、大公司。
重慶 有望成國家級紡織基地
“出口退稅率提升一個百分點,對我們出口型企業來說也是一大利好。”重慶當地的絲綢公司工作人員表示“這次振興規劃出臺,不僅在一定程度上可使出口回暖,最重要的是對我們企業信心的整體提振。”
重慶紡企手中的訂單多來自國內市場,比如供給浙江、廣東、福建等地的關聯企業、服裝加工企業等提供輔料,并不直接參與進出口。出口退稅率提升,東部出口企業將有更大希望獲得出口訂單,作為供給渠道的重慶企業也有望從中分一杯羹。
重慶市外經貿委人士還透露,東部紡織業向西部轉移,重慶有望成為國家級承接東部紡織業轉移基地。重慶的稅收優惠、技術改造和產業升級等資金扶持,比東部地區便宜30%-40%的工業用地和人力資源成本等優勢,將令東部巨頭難以抗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