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圖索驥:尋找紡織行業的千里馬
本次公布的紡織行業振興規劃共有五點:
一要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市場。積極擴大國內消費,開拓農村市場。拓展多元化出口市場,穩定國際市場份額。
“提出這一點主要是為了積極擴大國內,尤其是擴大農村市場的需求。”聯合證券汪蓉對《紅周刊》說。眾所周知,我國紡織行業嚴重依賴出口,據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統計,不論從絕對額還是相對比例上看,紡織服裝業對外依存度都已經超過30%。這一點在2008年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機中顯現無疑,據統計,受金融危機等因素的影響,盡管兩次上調了紡織品的出口退稅率,2008年我國紡織業出口增速只有7%左右,遠低于前幾年30%左右的增速。因此在外部環境不明朗的情況下,紡織業的出路只能在國內,尤其是廣大的農村市場。但是,汪蓉對此仍表示了一定的擔憂,因為只有切實提高農民的收入水平才能從根本上提高農村的消費能力。
而對于規劃中提出的“拓展多元化出口市場”,記者采訪了多家上市公司,發現目前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仍是我國紡織服裝企業出口的主要目的地。幾家上市公司的證券事務代表都對《紅周刊》表示,金融危機對公司的影響并不太大,公司也適時地對產品進行了調整,“主要受到影響的是一些產品知名度低、議價能力差的中小紡織企業,上市公司的規模與品牌效應都好于中小企業,所以應對能力也較強”。
二要加強技術改造和自主品牌建設。在新增中央投資中設立專項,重點支持紡紗織造、印染、化纖等行業技術進步,推進高新技術纖維產業化,提高紡織裝備自主化水平,培育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自主知名品牌。
對于規劃中提出的“新增中央投資中設立專項”,浙商證券認為,該專項資金總額僅為60億元,市場預計分配給紡織行業的資金規模最多為20億元,這對于擁有20萬家企業、就業人口超過2000萬人的紡織服裝行業而言,簡直就是杯水車薪。對此,汪蓉認為專項資金扶持的主要是一些高新企業,尤其是一些有新產品研發項目的企業。但是,因為資金只是投入到研發階段,要形成產業并為企業帶來利潤還需要很長的時間,短期內這種資金的扶持很難在業績上有所表現。
三要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制定和完善準入條件,淘汰能耗高、污染重等落后生產工藝和設備。對優勢骨干企業兼并重組困難企業給予優惠支持。
記者采訪了數家上市公司,孚日股份證券代表張先生明確對《紅周刊》表示,公司不會考慮收購重組。“公司現在使用的技術設備均是世界上最為先進的,小企業一般無法達到公司的技術要求,所以收購的成本太高。況且公司并不準備擴大產能,目前主要是希望通過提高品牌知名度、提高產品附加值來提高利潤。”魯泰A的證券事務代表鄭先生也表示,“收購企業的成本可能比新建一家公司的成本還要高,所以不會考慮收購。”
汪蓉表示,國內的并購目前來說還是比較少,一方面因為上市公司的成本負擔本身就比較重;另一方面,國內的小公司一般都是落后產能,所以收購這些小企業的意義并不大,對企業自身的發展也沒有太大的好處。
四要優化區域布局。東部沿海地區要重點發展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資源消耗低的紡織產品。推動和引導紡織服裝加工企業向中西部轉移,建設新疆優質棉紗、棉布和棉紡織品生產基地。
雖然此處專門提到了新疆,但汪蓉表示,此政策主要針對的是新疆的產棉基地,對于新疆的一些紡織上市公司并沒有直接的利好。位于新疆石河子市的ST天宏紡織業務占公司主營業務高達60%,公司證券代表對《紅周刊》表示,此政策主要針對的是整個中西部的生產,而且政策細節并未出臺,對公司的具體影響尚不明確。
五要加大財稅金融支持。將紡織品服裝出口退稅率由14%提高至15%,對基本面較好但暫時出現經營和財務困難的企業給予信貸支持。加大中小紡織企業扶持力度,鼓勵擔保機構提供信用擔保和融資服務,減輕紡織企業負擔。中央、地方和企業都要加大棉花和廠絲收購力度。
“這是規劃中效果最直接的政策,一方面提高出口退稅率可以直接增加企業利潤,另一方面,放松信貸為企業營造了較好的經營環境。”汪蓉對《紅周刊》表示。
據東方證券施紅梅測算,出口退稅率上調1個百分點,2009年行業利潤或可增加7%。她說,“那些出口比重大、議價能力強的企業對出口退稅率上調的敏感度更高一些,比如魯泰A、金飛達、維科精華、山東如意等企業。”放松信貸政策方面,投資者可以關注一些負債率較高的企業,如德棉股份、魯泰A和紅豆股份等,這些企業在銀根寬松、貼息貸款的環境下財務費用縮減的幅度較大,對企業的盈利起促進作用。
根據規劃的五個要點,不難看出未來政策支持將會明顯向高新技術企業、優勢企業和具有較高品牌知名度的企業傾斜;市場熱點逐漸向國內消費市場、中西部地區和農村市場轉移。根據以上幾個關鍵點,汪蓉推薦魯泰A、雅戈爾、山東如意、華孚色紡、宜科科技。
政策指引方向 回暖還看需求
汪蓉認為,紡織業受政策的影響較大,此次規劃出臺主要是明確了行業發展的方向,穩定了企業經營的信心。但政策的效果如何還要看實施的力度,如果實施得力,可以大大優化企業外部經營環境。特別是對那些基本面較好,但暫時遇到經營和財務困難的企業來說,通過信貸支持和出口退稅率上調等政策,能在很大程度上緩解經營壓力。
“無論政策如何,關鍵還是要看需求。”汪蓉一針見血地指出行業發展的關鍵所在。根據本周公布的一月份PMI(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在20個行業中,紡織行業PMI是最低的,尚不足30%。其中新訂單指數和生產指數不足20%,采購量指數不足30%。汪蓉認為,紡織業PMI指數如此之低說明行業需求還未明顯回暖,行業低谷尚未到來。“3月份確定的2009年新訂單數是個比較關鍵的數據,通過該數據可以判斷紡織行業在今年的需求狀況。”
對于整個板塊未來的走勢,國泰君安李質仙認為,雖然規劃出臺對行業而言是個利好,但紡織板塊自2008年底反彈行情以來已累計上漲30%以上,遠遠跑贏大盤,部分股價較低的個股漲幅甚至超過100%,已經基本反映了對于規劃的預期,板塊上升的空間已經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