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日,國務院原則通過了紡織工業調整振興規劃,共包括: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加強技術改造和自主品牌建設、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優化區域布局、加大財稅金融支持五個方面。
與我們春節前的論斷一致,此次紡織工業振興計劃的實質性政策和財政支持額度明顯弱于醫藥、汽車、鋼鐵等其它行業的振興計劃。其總體支持力度也低于市場此前的一些預期,體現在:出口退稅僅上調一個百分點,沒有具體的投資額度,也沒有提及貼息貸款等形式的低成本信貸支持、對下游品牌服裝企業幾乎沒有鼓勵政策。
我們的投資建議是:該計劃立足長遠,強調技術升級、結構調整和行業整合,難以在短期內為企業帶來盈利能力的明顯改善,可獲利了結或集中投資于有望中長期受益的行業龍頭公司。
對于此次該振興計劃,我們認為有三點需要關注:
首先,紡織品服裝出口退稅率由14%提高至15%,對基本面較好但暫時出現經營和財務困難的企業給予信貸支持。––出口退稅只上調了1%,未能超出市場預期!1 個百分點的出口退稅上調對企業業績的靜態拉動在2%左右,但在目前經濟形勢下,企業很有可能依托由此帶來的成本下降而降低出口價格。如果是這樣,真正拿到政府補貼的卻是國外進口商。
其次,在新增中央投資中設立專項,重點支持紡紗織造、印染、化纖等行業技術進步,推進高新技術纖維產業化,提高紡織裝備自主化水平,培育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自主知名品牌。
最后,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制定和完善準入條件,淘汰能耗高、污染重等落后生產工藝和設備。對優勢骨干企業兼并重組困難企業給予優惠支持。––可關注涉足上游紡織行業的龍頭公司,因為這些公司才具備技術創新和行業整合的實力。國家此次對紡織行業的振興計劃意在長遠,結構調整和技術升級將推動強者越強的趨勢。
分析后,我們認為,紡織行業受鼓勵的力度和最終效果難以與汽車、鋼鐵、醫藥行業相當的主要原因主要是:1) 紡織業下游為國內消費市場和出口市場,很難像汽車、鋼鐵、醫藥一樣較為直接受到投資或補貼的拉動。現在整個行業面臨外需和內需的萎縮,振興政策短期之內難以創造需求。2) 我國紡織工業和制衣業長期存在產能過剩、產品結構偏低端的問題,即便是在經濟好的時候也難以獲得快速增長,要改善這一局面需要較長的時間,從根本上改善這一局面是此次振興計劃的出發點,長期內才能夠看到效果。
我們給出的投資建議是:1.紡織業振興計劃的鼓勵力度不及其它行業,難以在短期內帶來企業盈利能力的明顯反轉,受此影響紡織板塊將會出現獲利回吐或個股走勢的分化。2.投資者可獲利了結,或集中投資于有望中長期受益的行業龍頭公司,如:棉紡類的魯泰、魏橋、雅戈爾、孚日,印染類的眾和等)。當然,投資者還是應當適當注重出口和內銷市場不景氣給這些公司業績表現帶來的巨大壓力,我們預測魯泰、魏橋、雅戈爾、孚日、眾和2009 年的業績增速為:-2.9%,-1.5%,9.7%、-10.5%、5.8%。3.在估值方面,可以市凈率作為估值參考指標。2008 年,紡織行業出現了大面積的凈利潤同比下降情況,部分公司會虧損,市盈率已不適合作為定價標準。歷史來看,該板塊的最低市凈率水平為1 倍左右,加之該鼓勵政策可能帶來的估值提升,我們認為市凈率低于1.5 倍的公司相對較為安全。不過,其中很多公司市值較低,流動性風險值得關注。行業龍頭公司中:魯泰的PB 已達到3.1x、孚日1.9x、眾和2.0x,雅戈爾1.6x 和魏橋0.2x。當然,魏橋的業績表現也是四家公司中最差的,且前期已隨大市有了一定的反彈,行業層面利好出盡后股價表現可能會有所反復。
總之,我們認為紡織行業是一個市場充分競爭的行業,而振興計劃帶有較強的行政色彩,行政手段對市場競爭行業短期難以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