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份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進一步加大了“家電下鄉”政策實施力度,在剛剛閉幕的兩會上,溫家寶總理也提出,要抓緊研究出臺鼓勵消費的政策措施,做好“家電下鄉、農機下鄉、汽車、摩托車下鄉”等等工作。但是,記者來到重慶開縣調查卻發現雖然有了限價和補貼的雙重利好,農民還是不愿買家電,享受13%補貼的農民仍然覺得價格高,虛高的家電價格未能真正降下來。(CCTV經濟半小時3月14日)
國家將農村作為拉動內需,保增長促發展的一個重要陣地。也的確因為廣闊的農村蘊含著巨大的商機,潛藏著極具開拓前景的買方市場。實行“家電下鄉”政策,若貫徹地好,不但有利于擴大內需,帶動經濟增長,而且惠及農民。若變了味,農民的購買熱情便會瞬間凍結,適得其反。
家電下鄉,國家積極鼓舞,商家嗅覺敏銳,反應迅速。畢竟利益散發的香味難以抗拒。于是,城市的寵兒——家電,這次將諂媚的目光投向了農民。有的的確質地優良“委曲求全“地下了鄉,有的則是城市的“棄兒”——積壓、滯銷、淘汰商品,偽裝一番之后想渾水摸魚,蒙蔽農民兄弟的雙眼。
一些積壓、滯銷、淘汰的家電產品,要么質量不過關,要么存在節能、環保、健康等方面的問題,有許多高能耗產品都將面臨強制退市的風險。它們一旦打著國家政策的名義進入農村市場,不但會擾亂農村家電市場的秩序,而且將喪失農民對國家政策的信任。一旦農民對此產生了 “抗體”,這項惠及農民的好政策便會宣告破產。
雖然大部分農民家有結余,但是也不敢輕易消費,因為幾乎他們隨時可能因醫療、教育、建房問題而返貧。一臺家用電器,對于一些農民還屬“奢侈品”。所以,國家采取限價和補貼的政策,一方面是想改善農民的生活條件,一方面則是積極鼓勵農民消費。激起這潛在市場的活力。倘若產品質量不能過關,農民的利益便會受到損害。市場的活力也將“扼殺在搖籃里”。
“家電下鄉”是一塊誘廠商的每位蛋糕,誰都想瓜分一塊。但是家電下鄉是黨和政府的一項惠民政策,這項政策的優越與否,都將通過廠商行為去具體體現。而且繼“家電下鄉”之后還將有“摩托下鄉”“汽車下鄉”等活動,倘若這第是恍惚一槍,那隨后面的活動也將產生致命的危險。
望每家廠商以誠信參與“家電下鄉”活動。讓農民兄弟看到政策陽光的同時也能感覺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