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一種能屏蔽手機信號的“手機休息袋”,在北京等城市悄然流行。然而記者28日走訪市場后發現,“手機休息袋”在申城還難得一見。位于鐵路上海站附近的兩家較大的通訊城內,許多攤主都不知道何為“手機休息袋”。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盡管“手機休息袋”在申城還不多見,但患上了“手機恐懼癥”的人卻不少,他們想盡招數,讓自己的手機休息。
盧先生在某單位研發部工作,單位領導因此要求他的手機每周7天、每天24小時都開通。盧先生說,下班時間、雙休日里和朋友玩耍時,總是提心吊膽,擔心單位有人打自己手機。像盧先生這樣被單位要求“7×24”開機的人可能不多,但和盧先生一樣,在一些特殊的時段里渴望“隱身”,不想遭受手機來電騷擾的人不少。
據了解,手機裝入“手機休息袋”后,如果有人打電話進來,只能聽到自動語音提示“你所撥打的電話暫時不在服務區”。“手機休息袋”使想找你的人無法打通你的手機,還會誤以為你所處的位置手機信號不好。這樣,既能免遭來電的騷擾,又制造假象把不接電話的責任推到手機網絡上。一些青年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如果遇見“手機休息袋”有賣,可以考慮買一個。
能起到“手機休息袋”類似效果的辦法其實有很多。記者了解到,許多手機恐懼癥“患者”同樣能想出一些怪招,既令手機暫時“休息”,又不用關機,把電話打不進的責任推卸到手機網絡的身上。
據悉,他們經常采用的辦法是在手機開機狀態卸下電池板。這時,無論你怎樣撥打機主手機,只能聽到“你所撥打的電話不在服務區”或“你所撥打的電話暫時無法接通”。如果打電話到上海移動和上海聯通客戶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均會解釋說,出現上述情況可能是機主處在無網絡覆蓋的地方。還有手機恐懼癥“患者”把手機設置為“拒絕接聽所有來電”來屏蔽來電,這時有電話打進來時,只能聽到短促的忙音或“你撥打的用戶忙”的提示音。也有“患者”把手機設置為“無應答時轉移到秘書臺”,有不樂意接的電話就會轉到秘書臺。打電話進來的人,只能和秘書臺里的“秘書”對話,而無法知曉機主是否開機、是否在服務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