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子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家居用品,即使實用品,又是裝飾品。人類使用鏡子已經有500多年的歷史。古代人類最初是從江河池水中看到自己的形象的,因此曾有過以水為鏡的階段。在江河池水中看像,受自然條件限制,刮風、下雨時水面不平,或水流渾濁就看不清像了。于是從生活經驗中發展到用器皿盛水照像,這就是“水鏡”。最早是用陶盆盛水來看自己的形象,我國西安半坡村出土的原始社會的文物中,就有用來盛水的陶器。后來有了銅盆,又用銅盆盛水。利用“水鏡”只能俯首看像,不能抬頭。到了青銅時代,由于銅面能反光,人們便直接用銅面照像,由此產生了銅鏡。戰國時期,由于社會生產關系發生大變革,各種工藝技術發展很快,銅鏡制作技術不斷提高。銅鏡背面多用淺浮雕或鑲嵌金銀絲,做出各種圖案,成為精美的工藝品。青銅鏡在我國用了三千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玻璃鏡代替。
玻璃鏡是600多年前威尼斯人發明的。他們首先制作出了平玻璃板,接著發明了在平玻璃板上鍍金屬,制成了鏡子。起初玻璃板上鍍的是錫和水銀的混合物。水銀蒸氣有毒,對人有害。現在制鏡用的是化學鍍銀工藝,也有鍍鋁的。現在,科學家們正在研究鍍鋁的鏡子,這種鏡子將更便宜、更耐用、更明亮。
西洋文物中,由于其工藝和歷史文化背景的緣故,鏡子——這種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用品受到很大的重視。自17世紀人們可以制造大面的鏡子以后,在王室宮殿,貴族宅邸,平民住所中便時常可以看到晶瑩璀璨,反射出燭光或枝形吊燈的裝飾豪華的鏡子。現在,一面17世紀的西班牙八邊形的木質涂金框的鏡子在佳士得2003年10月份的拍賣中被拍到41825美元;而在5月份,一面18世紀的威尼斯雕花玻璃鏡賣到21510美元。雖然這些鏡子隨著時代的變遷,已破損和剝落,但是那豪華精美的式樣所體現出的往日的尊貴依然令人神往。
在三千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開始使用青銅鏡了。那是將青銅鑄成圓盤,打磨得又平整又光潔做成的。這種青銅鏡照出來的人影,并不明亮。它還會生銹,必須經常磨光。不過,在沒有玻璃鏡子的時代,還只能使用它,直到清朝末年才被玻璃鏡代替。我國的青銅鏡子,做工精細,種類繁多,現在已經成為收藏品中的寵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