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燕京
保鮮性能成炒作新熱點
在經歷了無氟、省電、殺菌等概念之后,保鮮又成為了2006年冰箱市場的主旋律。廠家們圍繞著冰箱的保鮮功能各使解數,一時間各種名詞、概念滿天飛:西門子的“零度不結冰保鮮”,華凌的“維他保鮮、變溫保鮮”、“-7℃生態保鮮”,美的的“原味保鮮”,海爾的“光波增鮮”……同時,技術研發也緊緊圍繞著保鮮。海信力推矢量變頻“保鮮三倍、節能七成”,三星推出寬帶變溫技術,在冰箱中形成一個“自由保鮮地帶”……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家電市場調研課題組發布的最新統計報告顯示,2006年影響冰箱購買因素的指標中,84.7%的人把保鮮和節能作為了購買的主要考慮因素,且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將保鮮與否作為未來冰箱購買的首要因素。未來一年內,預期購買冰箱的消費者中,有67.5%的人對保鮮冰箱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并打算購買,也有58.3%的消費者對冰箱儲存蔬菜和水果的保鮮功能不滿意。從調查中可以看出,消費者有著強烈的購買保鮮冰箱的欲望,但目前的冰箱保鮮效果并不能完全讓消費者滿意。
部分冰箱保鮮效果不盡如人意
就在保鮮被炒得炙手可熱時,消費者發現,他們無所適從了。什么才是保鮮的基本標準?誰的宣傳更可信?在消費者的質疑聲中,在制造商們的炒作聲中,中國家電研究院和 中國電子商會委托相關檢測機構對市場上銷售的主流保鮮冰箱進行了實驗室保鮮性能檢測,此次檢測共涉及16個型號的保鮮冰箱。通過檢測發現,和普通冰箱相比,保鮮冰箱確實在技術上有一定的突破,即能夠減緩食品中營養及維生素成分的流失,延長食物的保鮮時間。同時,檢測數據也表明,各品牌冰箱的保鮮性能仍然有一定的差距。在蔬菜、水果的水分損失和維生素C損失程度等保鮮指標上,不同品牌保鮮冰箱的保鮮效果相差100倍以上,個別保鮮冰箱的保鮮效果甚至不如普通冰箱。
變頻保鮮技術尚存疑問
企業們在宣傳保鮮功能的同時也在大肆宣傳各種各樣的保鮮技術,變頻則成為了企業熱推的保鮮技術之一。
據了解,隨著我國冰箱產品節能水平的提高,普通的高效壓縮機能效值也能達到1.8,因此,變頻冰箱的節能優勢可能正在喪失,于是變頻便與時下最流行的保鮮結合了起來。
據介紹,變頻冰箱從技術上來看,輸出功率比普通冰箱要大,所以冷凍速度會快一些,冷凍能力也較強。變頻調速技術的應用使數字溫控的優點得到充分發揮,能將食物儲藏溫度精確地控制在最合理的狀態,使食物能更持久地保鮮。但也有專家指出,變頻控制系統會帶來一定的電磁兼容和電磁干擾問題,同時,冰箱壓縮機均為往復活塞式壓縮機,這種壓縮機的工作原理和結構特點決定了變頻范圍比較窄,因此變頻冰箱各方面的優勢不像變頻空調那樣明顯。
保鮮大戰規則難執行
2006年11月,中國標準化協會頒布了國內首個家用保鮮冰箱標準,該標準從水分保持率、維生素保持率、葉綠素對比含量等多個食物保鮮指標上對保鮮冰箱的保鮮性能進行了規定,把保鮮性能劃分為A、B、C三個等級,A級最高。就水分保持率來說,A級必須大于30%,B級須大于25%小于30%,小于25%大于20%的為C級。
對于保鮮標準的出臺,人們盼望了許久,但這并沒能使市場得以規范。記者在市場調查中發現,盡管標準出臺了,但是由于不是強制性標準,所以市場上只有極個別的企業使用了這一標準并采用了相應的標志。知道這一標準的消費者少之又少,就連冰箱銷售人員有的也不太清楚這一標準。
中國標準化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因為該標準是全球首個冰箱保鮮標準,沒有先例,也沒有可以參考的文本,所以標準還有待繼續完善。也有專家認為,目前冰箱企業對保鮮技術的研究才剛起步,保鮮標準的制定和出臺應基于對保鮮深入研究的基礎上,各方面成熟之后發布才有價值。
但現實情況是,無論是云山霧罩的宣傳還是少人問津的標準,都沒能阻礙保鮮冰箱成為2006年的市場熱點。其實,各項技術在剛剛興起的時候都會出現一些問題,但隨著技術的成熟、市場的規范,許多問題都會迎刃而解。曾經節能也是冰箱業炒作的一大主題,消費者也曾經迷惑,但是隨著技術的發展,現在即便普通冰箱的節能性能也都大大提高了。盡管2006年的保鮮紛爭被帶到了2007年,但相信保鮮也會像節能問題一樣,在技術與市場的共同作用下被逐漸解決。
專家觀點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陸刃波認為——
競爭加劇引發保鮮紛爭
其實冰箱市場已經很成熟,發展一直比較平穩,需求彈性不大,在一、二、三級市場基本上處于飽和狀態。但冰箱業的品牌競爭很激烈,因此,新技術、新功能的應用就備受人們關注,保鮮就自然而然地成為冰箱業發展的又一亮點。現在幾乎所有品牌冰箱都在講保鮮,但遺憾的是,層出不窮的保鮮宣傳讓人眼花繚亂,反而影響了消費者的選擇,讓消費者不能做出正確的購買決定,調查顯示,消費者對目前冰箱保鮮功能滿意度較低。
但無論如何,保鮮性能是目前消費者最為關注的冰箱選購要素,保鮮冰箱已成為一種發展趨勢,同時,市場也需要一個強有力的標準來進行規范和整頓。
中國標準化協會秘書長馬林聰指出——
保鮮標準不具強制性
冰箱業的生產廠家很多,但成熟的技術并不是很多,由于保鮮冰箱缺乏統一的標準,市場上就出現了嚴重的魚龍混雜局面。各種保鮮概念層出不窮,但保鮮效果卻參差不齊。保鮮冰箱標準出臺以后,使保鮮性能指標成為一個有據可依的規范性條約,對生產企業起到了一定引導作用,并促使企業提高產品技術水平。
但保鮮冰箱標準作為協會標準,不具有強制性,不能強制執行,只能是向企業推薦使用。這也意味著相關等級標識的張貼也是自愿性的。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 食品安全所何梅副教授提醒——
保鮮冰箱不能長久保鮮
蔬菜、水果中含有豐富的氨基酸、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多種微量元素,但只有在新鮮的蔬菜和水果中,這些營養成分含量才很高,人體也更加容易吸收,這就更說明了保鮮功能的重要。
影響食物“鮮”度的主要因素中,第一是溫度,第二是水分,第三是酶活性。冰箱對食物中的維生素和 脂肪的流失影響最大,而對蛋白質和水分基本上沒有影響。在檢測中發現,在第一周的時間內,冷凍和冷藏的效果差不多,而在一周后,食物的營養含量將急劇下降,其中冷凍稍具優勢,冷藏則略遜一籌,即使食物外包了保鮮膜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