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見了鬼了,那么多工廠好像一夜蒸發了。”外貿業務員周先生翻著電話本,一遍又一遍地給幾家玩具廠老板打電話,“如果明天再找不到工廠,這個單子就只能推掉了。”事實上,這已經不是周先生接到的第一個“危單”了,從8月份開始,他的外貿公司就進入了一年一度的“圣誕旺季”,要貨的國外詢盤如雪片一樣飛來,可是眼下卻已經找不到一家玩具廠加工。“最大的一個單子值100多萬,都給推掉了。”說到這,周先生心疼地咂了咂嘴。
“圣誕旺季訂單”也燙手
每年8月開始,外貿行業就迎來“圣誕旺季”,因為西方的圣誕節在12月25日,國外銷售商一般要提前幾個月采購,其中玩具類是熱銷產品,今年也不例外。揚州匯利進出口公司副總經理朱承棟告訴記者,今年的“圣誕旺季”訂單比去年增長了將近30%,其中玩具類占到大半。
訂單還在增長,但外貿行業發愁了。“今年的單子從5月份就排滿了,都是老客戶,沒辦法給你安排啊。”前天,記者以外貿公司業務員的名義向維揚區某玩具廠詢問,能否安排一批毛絨玩具生產,卻得到上面的答復。在記者詢問的5家工廠中,僅有一家表示可以考慮。
“現在想‘插隊’幾乎不可能了,大家都滿了。”揚州寶慶貿易公司人士告訴記者,對于他來說,今年的“圣誕旺季”在8月份就已經結束了,后面的單子基本沒有再接。
訂單竟成“不定時炸彈”
“100多萬的單子如果做好了,可以賺幾萬,但如果做不好,也可能虧幾萬。”揚州國泰進出口公司業務員楊先生表示。
“最大的不確定因素就是人民幣升值。”楊先生跟記者算了一筆賬,9月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上漲1.74%,創下了2005年匯改以來最大單月漲幅。這也就意味著9月之前的訂單利潤率已經少了1.74%,“如果是交貨期長的話,損失會更大”。
1.74個百分點是什么概念呢?記者走訪了解到,目前服裝玩具類的出口平均利潤率還不到5%,其中毛絨玩具的利潤率更是在同類商品中最低,這意味著玩具外貿公司稍有不慎就有虧錢的危險。
據記者計算,今年6月19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以來,人民幣匯率已升值約2%。特別是9月升值幅度明顯加大,有9個交易日創匯改以來新高。
“更關鍵的是我們摸不清人民幣何時升何時貶,它就像一枚‘不定時炸彈’一樣,隨時都可以讓我們中招。”楊先生說。
訂單不吃香有兩大因素
外貿行業轉型和洗牌早已不是什么新鮮話題了,記者在近日的走訪中發現,今年外貿行業的確出現了真正的洗牌,但洗牌的內容卻并非我們想象中的那樣。
“今年除了訂單增長之外,所有變化的因素都對我們不利。”某外貿公司老總向記者表示,人民幣升值、原料價格暴漲造成市場價格極不穩定,訂單的交貨期也不斷延長,本地乃至國內的價格和交貨期優勢正在逐漸喪失。
記者了解到,目前加工廠產能的不足是造成訂單擁擠的主要原因,而這要歸結于前兩年外貿行業下滑,加工廠大量關停以及勞動力緊缺。但是按照經濟規律,在生產供不應求之后,必然會導致利潤提升,從而吸引新的工廠出現,但現在這個情況卻遲遲沒有出現。
“訂單雖然擁擠,但是利潤并沒有上升,甚至加工廠的利潤還在減少。”揚州進出口商會會長劉江明告訴記者,人民幣升值、原材料暴漲、勞動力緊缺3大因素已經打亂了原有產業鏈的循環。
按照這種分析,現在的情況就是,國外訂單增加但是報價偏低;而人民幣升值又導致外貿公司利潤降低被迫提升報價;原材料和勞動力價格暴漲導致工廠要么無利可圖而關停,要么提高報價,而國外客戶又普遍要壓低報價;即便訂單增多,由于勞動力緊缺,工廠產能也跟不上。
如此看來,今年外貿行業的洗牌其實沒有勝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