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2月份的經濟數據從3月10日開始陸續公布。正如人們所預料,在世界金融危機的影響逐漸擴大,并向實體化經濟轉化的背景條件下,中國的各項經濟指標不容樂觀,但是通過對經濟數據的分析,我們依然有不悲觀的理由。
3月10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中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和工業品出廠價格(PPI)月報。數據顯示2月份CPI同比下降1.6%,PPI同比下降4.5%。國家信息中心專家稱,CPI、PPI雙雙下降,使得潛在通縮壓力逐步顯性化。而CPI更是自2002年12月以來首度告負。美國媒體在數據公布半小時后宣稱中國通貨緊縮顯現。對此,國家統計局相關人士表示,本月CPI和PPI的雙降,主要受國際市場初級產品價格顯著下降和一些特殊性因素的影響,還不能就此判定中國出現了通貨緊縮。
在中央政府提出的十大行業振興計劃中,紡織工業以穩定和拉動就業、振興經濟等特點受到重視。在今年公布的1月份和2月份的經濟數據中,雖然紡織業總體指標呈下降趨勢,但還是表現出較強的產業優勢和比較優勢。紗線、面料和服裝等大類產品的出口情況,雖然擺脫不了數量下降、價格降低、增長減緩的大趨勢,但是與機電類產品和高技術產品的情況相比,紡織的下降有限。專家指出,這說明國家連續上調出口退稅率等政策措施開始見效,也說明紡織工業因為完整的產業鏈而顯示較好的綜合效益和較強的比較優勢。
3月10日,十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記者會,由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李毅中、商務部部長陳德銘在回答記者提問時分別強調,雖然2月份全國用電量下降的幅度明顯減緩,出現了一些積極的跡象,但形勢依然嚴峻,工業還是處在一個很困難的狀況,所以千萬不能夠掉以輕心,更不能輕言好轉。另外,中國外貿進出口從去年11月開始連續出現了負增長, 2月份的數字也將會在最近公布,根據海關的初步分析,現在2月份的數字還是下行的,還是負增長的。可以預見到的幾個月內,外貿形勢依然是十分嚴峻的。
3月11日,2月份外貿數據公布。據初步統計,2月中國進口、出口同比下降幅度均超過20%,貿易順差從上月的391億美元大幅縮減至70億美元左右。據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專家預測,如果外部的國際環境不繼續惡化的話,下半年我國進出口形勢可能有所好轉。
從已經公布的經濟數據來看,盡管CPI和PPI增幅雙雙告負,但中國經濟仍未出現通貨緊縮,整體依然運行平穩,與國際上風雨飄搖的經濟形勢相比,包括紡織等支柱產業在內的中國經濟更加有了不悲觀的理由。
我建議:一是國家有關調控部門在制定糧棉油臨時儲備、最低收購價等調控政策時,應當研究發揮糧棉油產業化龍頭企業經濟實力強、倉儲規模較大、管理水平較高的優勢,擇優選擇一批龍頭企業接受中儲糧公司和中儲棉公司委托,為政策性糧棉油代收代儲。二是加大農業政策性銀行信貸支持力度。農發行對省級以上(含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要進一步增加授信規模,因地制宜制定實施金融服務方案。同時建議:由人民銀行對農發行安排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專項貸款規模,不得用于其他貸款投放,保證農業發展銀行每年用于龍頭企業的貸款穩定增長,把國家產業政策意圖落到實處;允許農業發展銀行開辦農業政策性保險業務,擴大其農業政策性金融職能,建立適應農業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的農業保險體系,為增強龍頭企業融資能力創造條件;商業銀行和政策性銀行都要研究落實幫助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度過金融危機的信貸支持措施;國家有關部門要研究通過投資補貼、貸款貼息、稅費減免等政策加大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支持力度。
盧克松:帶動農民共同致富
蠶業是我國經濟欠發達地區農民增收致富的一項重要產業。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該產業受到較大的沖擊,全國很多地方農民紛紛挖桑。如何有效抗擊這場金融危機,穩定農民收入,促進農業平穩發展,是每一位龍頭企業家責無旁貸的重任。
在這次金融危機的沖擊下,我們蘇北革命老區鹽城之所以未發生大面積毀桑現象,就是由于我們做了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以優質服務促進農民增產增收,龍頭企業讓利于民保增收,發揮優勢帶領更多農民共同致富。如今,富安繭絲綢已走出小鎮富安,累計帶動東臺、大豐等市12個鄉鎮的20萬養蠶農民共奔栽桑養蠶小康路。今后,我們將圍繞“共同致富”這一主題,充分發揮公司在技術、品牌、市場、信譽等方面的優勢,用富安的經驗去帶領更多的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
作為一名來自農村基層的人大代表,我在本次大會上提出了三點建議:一是針對當前“三農”融資難的實際,建議國家有關部門盡快出臺相關政策,有效解決制約“三農”發展的“瓶頸”。二是建議將龍頭企業用于收購農副產品的短期流動資金貸款列入國家農發行政策性保障信貸范疇,以便更好地扶持龍頭企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三是建議將農民從業務部門正規渠道訂購的合格蠶種列入國家“良種補貼”范疇,每張蠶種補貼農民10元錢,以有效防范假冒偽劣蠶種坑農害農現象的發生,進一步降低農民生產成本。
周家貴:為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減負
我認為,目前農產品龍頭企業轉化農產品的能力脆弱,不利于農民增收。
現代農業發展最終要靠農業產業化,農業產業品要靠農業龍頭企業帶動和實現。但目前的情況是:一、促進農產品產業化發展的政策難以落實,農產品龍頭企業的用地、用電、用水沒有享受到農業政策性優惠。二、由于農產品市場波動性大,農產品價格上漲,農民不愿意賣給企業,農產品價格下滑,農民則要求堅持訂單合同,而農產品加工企業利潤很薄,難以單獨承擔市場風險。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轉化農產品能力脆弱,特別是農業企業的稅賦要高于工業企業,削弱了農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農產品收購環節進項抵扣稅率為13%,而銷項增值稅率為17%,二者相差4個百分點。四、農產品初加工與深加工的各地在執行中界限不清,同樣的產品,有的按初加工算,有的按深加工算,執行的稅率也不一致。
因此,我建議進一步完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政策。建議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用地、用電、用水應享受農業政策性優惠;建議調整和統一農產品進項稅率和銷項稅率,減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稅賦負擔。
紀玉君:我最關心農民工就業問題
在總理政府工作報告中把”三農“問題擺到了一個十分突出的位置,提出切實解決好農民增收的問題。我這次帶到全國人大的議案有支持企業擴大就業的建議和促進農民增收的建議。
我想得最多的是如何保證企業農民工的利益,讓農民工有和企業正式員工一樣的待遇和權利。我認為,各級政府應進一步支持企業多吸納農民工就業,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
喜盈門集團50年的發展歷史,見證了中國鄉鎮企業的成長歷程。喜盈門從一個人民公社的毛巾廠,一個手工作坊,發展到今天成為一家跨行業、跨地區經營的大型企業集團。企業的員工有近一半是農民工,他們為企業的昨天和今天貢獻了自己的力量。今年,盡管遇到了金融危機,企業遇到了困難,但我們提出員工是企業的主人,不但不減員,而且還安排新的就業崗位,為國家保就業、保增長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