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隨著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審判長手中的審判錘“啪”的一記重音,中國小家電行業最大一宗專利侵權案塵埃落定——法院責令濟南正銘商貿有限公司、上海帥佳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慈溪市西貝樂電器有限公司立即停止對九陽豆漿機發明專利的侵權行為,并且賠償九陽小家電有限公司經濟損失300萬元。
專家指出,小家電行業向來是一個進入門檻低、魚龍混雜的行業,九陽對帥佳、西貝樂等小家電廠商的勝訴,給那些研發能力欠缺、熱衷抄襲的小家電企業敲響了警鐘。
統計顯示,2006年我國小家電整體市場規模達到了853.1億元,同比增長14.1%。預計未來5年內保持8%左右的增長速度,2007至2011年整體市場規模將突破5000億元。其中,去年廚衛類小家電產品占據整體市場份額的八成。業內人士分析,小家電的行業利潤近年來由于激烈的價格戰不斷下滑,但利潤水平仍不亞于家電行業巨頭。
業內人士分析,此案件是豆漿機行業技術競爭核心化的必然產物。經了解,豆漿機行業近幾年由“冷”轉“熱”,技術革新是其重要原因。前幾年,豆漿機幾乎“無人問津”,主要問題在于舊款豆漿機不帶煮熟功能,打出來的生豆漿要用煲去煮,不夠方便。而現在面市的全功能豆漿機內設有加熱捧或加熱座,攪拌煮漿十幾分鐘自動完成,方便易用,經濟實惠,受到了消費者的廣泛肯定,銷量也持續上升。在國人“豆漿情結”的推動下,豆漿機產業已經發展成為小家電行業中一個深受國人喜愛并頗具規模的產業。然而,小家電企業進入門檻低的特點,令這個行業的競爭也無比慘烈,尤其對后進入的企業而言,抄襲知名企業的外觀、核心技術專利成了一條“捷徑”。
同時,專家也指出,中國的豆漿機行業是在一個個專利技術推動下成長起來的。據了解,本次侵權案件中被抄襲的是“智能型家用全自動豆漿機”發明專利權,是現階段豆漿機最為先進的技術,可以實時測定水溫、精確控制打豆和煮漿的過程和時間,從而最佳地控制豆漿的質量和口感。
專家指出,隨著市場的擴大使越來越多企業欲涉足這塊市場,而固有企業的專利技術對這些后來者形成強大的競爭壁壘,市場的壓力導致一些企業在競爭中采取了非正當手段,這種做法在對業內其他企業造成傷害的同時,也對不知情的消費者的利益造成了損害。因此,更多的企業在專注技術研發增強核心競爭力的同時,切勿忽視專利技術自我保護和維權。
專家說,此案告訴我們,在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在前期技術商業化取得一定成績的基礎上,就要利用專利“護身符”,保持技術和市場領先,并著力打造品牌。此專利侵權爭端也代表我國的小家電產業競爭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價格戰”退居末席,產品技術競爭白熱化,品牌競爭開始。
同時,此案也揭示了目前我國豆漿機行業存在的問題。目前,豆漿機行業還沒有相關的專屬標準,其沿用的只是一些家電行業的通用標準。這與整個豆漿機行業的快速發展不符,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發展。表現在市場上,就是豆漿機產品良莠不齊,嚴重擾亂了市場秩序,給消費者購買豆漿機和政府部門監管制造了不同程度的麻煩,從而影響了整個行業的良性發展。
此案也警示相關企業,目前,對于尚處于發展階段的中國市場和相對不夠健全的法律體系,企業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就更應該做到防患于未然,建立完整的市場監控機制,盡早發現并及時解決侵權問題,有效控制事件波及面,最大限度減少傷害。專家呼吁,更多的企業在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的同時,更要堅持走自主技術開發之路,推動整個行業的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