繳獲的假冒大牌產品
那些你耳熟能詳的一線時尚品牌每年都會投入數百萬美元來打擊仿冒品和偽造品,但贗品的泛濫仍在不斷繼續。全球仿冒品的交易額已經從1982年時的55億美元上升到了如今的600億美元。幾年前,警方在泰國郊區的一家作坊里發現了數輛 Ferrari經典款P4的仿制品(Ferrari在1967之后只生產過三輛P4)。而今天,無數LV的A貨手袋正趾高氣昂地游走在大街小巷上。
通常來講,仿冒品會以這樣的方式生產、運做:以仿冒名牌手袋為例,他們的一張訂單均在 10,000只以上,制作部分通常會由那些被關在作坊里的兒童來完成。當產品制作完畢后,它們會被運送到一個與工廠無關的地方存放,例如一所鄉村的小學校里。之后會有一些騎著自行車的送貨員,將貨物一批一批運往批發商處。批發商則將貨物放在另外一個地方,等著國際航運公司將其裝箱運送。仿冒品通常會與合法生產的衣物混在一起,以躲避海關人員的檢查。每次貨物轉手,價格都將翻一番,交易時也只使用現金。
剖析假冒手袋
雖然奢侈品行業針對這個現象采取了必要的措施:他們嚴格跟蹤和控制了原材料的使用和走向,與政府合作,一起對非法作坊進行處理,加大港口的檢查。但是相應的,仿冒品制造商人也變得越發精明,他們設計了新的制作流程:在生產國完成基本的工序,再運到目的地組裝起來。去年十月,紐約警方在皇后區的一幢商業大樓里,逮捕了13名仿冒品制造者,并查處了價值400萬美元的仿冒品,包括Polo, Lacoste,Rocawear,the North Face和7 for All Mankind等品牌。同時,執法人員還發現了很多帶有品牌名稱的標牌和鈕扣,以及一臺精密的裝訂機。很顯然,這個地方不僅是交易場所,還是一個進行最后加工的地方。這里的工人會在合法進口的商品上釘上或縫上冒牌的標志圖案,這些普通商品便搖身一變成為了奢侈品的仿冒品。
還有一種伎倆,是將仿冒品偽裝成合法的商品,比如在Lacoste的標志上封上一個普通的標牌,在到達目的地后再拆掉。更有甚者,仿冒品商人會在正品的標志上稍加修改,例如,將Ralph Lauren朝上的馬球揮桿改成朝下的,并為這個新設計圖案申請合法商標,利用申請得到的審批文件來進口這些商品,以證明這個商標的申請正在進行中。“這些合法的文件是帶有欺騙性質的合法,之后這個在美國的商標申請將于六個月后被否決,”一位奢侈品品牌專利顧問這樣解釋:“但是在此期間,海關人員會準許這些商品的進入。他們會錯誤地相信,這些擁有合法批文的商品總有一天可以拿到正式的商標。”
制作工廠
那么,是什么讓仿冒品如此泛濫和猖獗呢?很不幸,答案正是我們自己。人們毫無顧忌地購買仿冒品,這是導致仿冒品泛濫的主要原因。去年英國Davenport Lyons律師事務所的調查顯示,有將近三分之二的消費者樂意將他們購買了仿冒奢侈品(時尚用品)的事實告訴他們的家人和朋友。而根據國際市場調查協會的一項調查報告說,有三分之一的人承認他們曾經或考慮購買仿冒品。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因為人們相信,購買仿冒品并沒有傷害到任何人。但事實上,我們的行為讓那些制作正品包的人失去賴以生存的工作,導致國家的稅收減少而不能在貧窮的地方興建起更多的學校,為跨國犯罪集團提供經濟援助--洗錢、販賣人口、使用童工,這些都是在仿冒品購買者的幫助下造成的直接犯罪事實。
當然,品牌從未放棄過與贗品的斗爭。2006年,Fendi將沃爾瑪告上了法庭,原因是他們在沃爾瑪超市和旗下的Sam’s Club連鎖超市中售賣仿冒的Fendi手包和皮夾。在訴狀中,Fendi聲稱沃爾瑪從來沒有在他們這里進過貨,也從來沒有檢查過超市中所賣的產品是否為正品。最終,沃爾瑪敗訴賠付給Fendi一大筆賠償金,而惡劣的影響也讓沃爾瑪的形象大打折扣。
除了防范惡意的贗品買賣,幫助公眾提高對于仿冒品的識別能力也是捍衛正品的有效途徑。去年夏天,國際非盈利性基金會Authentics Foundation建立了一個網站myauthentics.com,旨在幫助那些在網上購物的人們辨別物品的真假。網站包括了博客、論壇、新聞、故事,還有如何發現假貨的小貼士,在eBay上我們可以找到它的鏈接。eBay也協同品牌一起,開始實施VeRO(賣家鑒定計劃),來幫助顧客辨別正品賣家。如果被發現賣家在售賣仿冒品,這家店將立即被關閉。
如果你曾經讀過《奢華:奢侈品為何失去誘惑》這本書,你會驚訝于我們的身邊竟會存在如此灰暗和危險的世界。這本書描述了許多駭人聽聞的奢侈品被仿冒的故事,例如在廣州那些偽造奢侈品的工廠里,童工們悲慘的遭遇。當人們意識到自己曾經間接協助過這些丑惡事情的時候,他們會毫不猶豫地決定不再買任何仿冒品了。雖然我們必須無奈地承認,從品牌建立以來仿冒品就一直存在,但是如果我們不去主動購買,那他們的規模將遠不如現在這么龐大。沒有需求,就沒有供給,這一切都取決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