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家電下鄉”政策迅速推廣到全國,各地也制定了相應的配套政策,從人力、物力、財力上予以傾斜,但從實施情況看,很多地方推廣效果并不明顯。究其原因,無外乎政策知曉度不高、貨源不充足、渠道不暢通、補貼難發放等等方面,但本質上還是職能部門“下鄉”思維單一,跟進措施缺乏。筆者認為,當務之急,要做好配套的“三下鄉”工作:
首先是宣傳下鄉。由于農村接受信息的渠道和城市不一樣,導致農戶對家電下鄉的政策及相關產品缺乏足夠的了解。這就要求各地的宣傳促銷工作必須沉下去,多采用標語橫幅、墻體廣告、政策傳單、產品演示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加深廣大農民對家電下鄉這一惠農政策的理解。同時,商務部門也要通過對外公布的咨詢熱線,做好政策咨詢和受理群眾舉報。
其次是渠道下鄉。與城市相比,農村家電銷售網絡無論在廣度還是深度上均遠遠不足,農民消費者的利益不能很好保障,上門服務不及時也會影響家電下鄉試點工作進程。因此,企業和商家應從農村實際出發,拓展營銷渠道,以企業本身已建立起的銷售和服務二合一網絡為依托,適時采用密集分銷與獨家分銷,點面結合。還可以大力發展農村連鎖商業,提高零售企業組織化、規模化程度,使家電產品有良好的銷售終端,改變農村零售的現狀。積極與中標流通企業聯系,采取有效措施催調貨源,確保市場供應不斷檔。
同時要服務下鄉。“家電下鄉”最大的惠民就是補貼,但為了獲得13%的補貼,消費者必須要出具發票原件和復印件、居民身份證原件、戶口簿原件或公安戶籍管理部門出具的證明、補貼類家電產品專用標識卡等材料,再加之繁雜的“家電下鄉”登記系統,由此導致了購買、補償不同步的時間差,降低了農民購買的意愿。因此,要進一步簡化補貼手續,讓家電下鄉更加“親民”。商務部門可以在各鄉鎮設立補貼審核機構、配足人員,提高農戶信息錄入速度、及時上報備案信息,對已購買的農戶抓緊進行補貼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