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小家電業的發展平穩而強勁,消費者對小家電的需求表現出了更高的熱情,市場前景甚為樂觀。但從各地工商及質檢部門公布的抽檢結果來看,其質量仍難如人意。有關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不少家電企業在進入小家電領域時都采取了貼牌的形式,這本無可厚非,但部分企業卻對貼牌產品疏于管理,從而造成一些知名品牌也難逃上黑榜的厄運。
其實,貼牌生產在家電行業內也不是什么秘密了,一些知名企業尤其是那些以大家電為主的企業把一些產品,特別是小家電產品的生產過程轉移到沿?;蛘咂渌貐^一些專門生產某種特定產品的企業。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貼牌生產并非壞事,因為浙江、廣東一些小企業常年從事小型家電的生產,在生產技術上也較為成熟,在個別品種上比這些委托生產的廠家更專業,這樣一來委托企業在保證產品品質的同時又降低了生產成本,同時還可以集中精力做原有的大型家電,符合企業的全局戰略。
作為被貼牌企業來說,固然有坐收漁利之樂,但因為疏于對貼牌企業的管理,導致貼牌產品質量不過關或貼牌企業經營管理不善,從而影響被貼牌企業品牌形象的事情并不少見。最近兩年來,尼康、美能達、柯達三巨頭頻繁召回數碼相機的舉動就暴露了貼牌生產的弊端,三家公司的相機生產均采用的是部分貼牌的形式,由于某些軟件、硬件和配套元件是委托其他公司設計、制造的,因此各部件之間匹配性、兼容性不一定很好,才使得產品質量不能得到合理的控制。
近年來,瞄準小家電的高利潤,不少家電企業采用貼牌的方式進入這一領域,希望從中分一杯羹,但由于國內貼牌生產機制尚不完善,反而造成知名品牌產品上黑榜的現象時有發生。春節前,北京市工商局公布的小家電產品抽檢情況顯示,共計36種不合格產品被強制下架,其中包括東菱、尚朋堂、清華同方等一些消費者熟悉的品牌也上了黑榜;元旦前,上海市工商局公布了廚房小家電商品質量監測結果,抽檢合格率為90%。據上海市工商局相關負責人分析,造成此次廚房小家電監測部分產品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目前越來越多的企業為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市場占有率,采取貼牌、定牌生產,由于質量控制不嚴,造成不合格商品流入市場。
中國抗菌協會副秘書長盧凱民告訴記者,其實貼牌生產在國際上是一種非常通行的生產方式,但國際企業在選擇代工廠家時有一套嚴格的標準,因為一旦產品出來貼的是自己的品牌,萬一質量有問題則會嚴重影響到自己的品牌形象。同時委托企業還會制定非常嚴厲的罰則,一旦查出產品不達標,就會要求高額的賠償,但國內部分企業由于單純追求品牌的擴張和成本的降低,對于貼牌產品的質量管理還不夠嚴密。
此外,記者了解到,無序的貼牌生產還影響到了產品的售后服務?,F在一些家電品牌擁有者根本不自己生產產品,所有的配件、模具都是由其他制造商自行采購生產。如果在合同中沒有明確規定,生產者不會多采購配件,甚至連生產的模具也都不會留,這樣在售后維修上,配件就會緊缺,甚至根本就沒有配件。
北京億達律師事務所律師李亞飛告訴記者,美國、日本等國家在產品質量法中都明確了貼牌商負產品責任,這有利于保護受害人的權益和產品責任案的審理。我國《產品質量法》中的生產者概念中包括貼牌商(名義制造商)和實際制造商,制造商承擔的產品責任問題由貼牌商和實際制造商之間的合同解決。但目前我國國內企業間的貼牌合同一般都非常籠統,合同結構太過簡單,合同內容也過于寬泛,相比國外貼牌、定牌協議,我國的貼牌制度還有待進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