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瓷都聞名天下的景德鎮位于江西省的東北部,毗鄰浙江、安徽,是我國有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景德鎮同時也位于“五山兩湖”(黃山、廬山、龍虎山、三清山、九華山、千島湖、鄱陽湖)風景區的中心,是我國的王牌旅游景點之一。不過,景德鎮以瓷器著稱,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制瓷歷史,其名稱來歷與瓷器息息相關:北宋真宗景德年間(公元1004年~1007年),由于該地燒制的精美御瓷獲真宗贊賞,瓷器上底款書“景德年制”,于是“天下咸稱景德鎮”,景德鎮由此得名,并且名揚天下。千百年來,景德鎮陶瓷藝術成為中國和世界藝術寶庫中一顆燦爛奪目的明珠。
白如玉、薄如紙、聲如磬、明如鏡,這是景德鎮瓷器的真實寫照。歷史上,景德鎮的藝術陶瓷是根據宮廷畫家設計好的畫面、圖案或根據民間沿襲下來的優秀圖案,由專門的畫工將其復制在胚胎瓷器上再經過燒制而成。由于品質佳,在唐、宋、元、明、清,景德鎮便是皇宮用瓷的生產基地。瓷器從一產生便得到了很快的發展,尤其到了明代,景德鎮便已成為全國的制瓷業中心,所產瓷器不僅受到國人的青睞,而且還遠涉重洋到了海外,同樣受到熱烈歡迎。
如今,陶瓷更是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已經形成了以日用陶瓷為主,兼制工業陶瓷、建筑衛生陶瓷、特種陶瓷等百花爭艷的大陶瓷格局。陶瓷在景德鎮市的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擁有原料、生產、銷售、科研、教育的綜合配套優勢。陶瓷研究開發體系更是越來越完備,已經擁有包括國家輕工業總局陶瓷研究所、江西省陶瓷研究所、景德鎮市陶瓷研究所在內的三級研究機構,并成立了我國唯一的一所培養陶瓷高級專業人才的高等學府———景德鎮陶瓷學院(www.jci.jx.cn)。
我們知道,陶瓷的故鄉在中國,英語“china”若大寫就是“中國”,而小寫就是“瓷器”。然而,中國的陶瓷藝術卻薈萃在景德鎮。那么,景德鎮的瓷器到底有什么魅力呢?中國陶瓷網可以讓您一開眼界,不僅可以欣賞到景德鎮各色各樣的瓷器,還可以略一下全世界瓷器的風采。
景德鎮地處黃山余脈懷玉山脈與鄱陽湖平原過渡地帶,是典型的江南 紅壤丘陵區。地勢由東北向西南傾斜,東北和西北部多山,群峰林立,崗 巒重迭,最高峰海拔達1618米,東南、 西南部多丘陵和平原, 海拔多在 200米以下,地勢較為舒緩。境內河川交錯,北部昌江、 南部樂安河縱貫 全境,屬長江流域鄱陽湖水系。
景德鎮四季分明,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全年日照充足,雨量豐 沛,無霜期長,適宜各種植物和農作物的生長。自然資源豐富,礦藏資源 中在全省名列前茅的有瓷土、沙金、煤、錳、石灰石、大理石、海泡石等。 其中儲量之豐、品質之優,首推瓷土,雖經千余年開采,就目前已探明的 儲量仍可開采300余年;錳的儲量也較為豐富, 是全國已探明的四大錳礦 之一;金、大理石、石灰石等也具有較高的工業開采價值。山林資源有杉 樹、馬尾松、毛竹、油茶、油桐、漆樹等,并盛產山蒼子、獼猴桃、橡子 、金銀花等野生植物和藥材。
“新平冶陶,始于漢世”。景德鎮已有1700多年的制瓷歷史,北宋真 宗景德年間(公元1004年 -1007年),由于燒制的精美御瓷獲真宗贊賞, 瓷器上底款書“景德年制”,于是“天下咸稱景德鎮”。景德鎮由此得名。 經過長期的發展,景德鎮瓷器逐漸形成了“白如玉、薄如紙、聲如磬、明 如鏡”的獨特風格。到明代時,景德鎮更是“集天下名窯之大成,匯各地 良工之精華”,發展成為全國制瓷業中心。所產瓷器“行于九域,施及外 洋”,海上“陶瓷之路”成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徑,與陸上“絲綢 之路”交映生輝。
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景德鎮進入了有史以 來發展速度最快的時期,不僅保持了陶瓷的傳統特色,而且機械、電子、 建材、食品、醫藥、化工等新興工業迅速發展,成為新的支柱產業,景德鎮 已發展成為一座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現代化中等工業城市。 景德鎮是江西省商品糧、林業、茶葉和蠶?;?。盛產稻谷、大豆、 小麥、花生、棉花、油菜籽、芝麻、茶葉、香菇等。所轄浮梁縣茶葉生產 歷史悠久,早在唐代就已是全國重要的茶葉生產、集散地,大詩人白居易 就曾有“商人重利輕離別,前月浮梁買茶去”的詩句。該縣是“中國紅茶 之鄉”,所產“浮紅”茶在國際上久負盛名,1915年曾獲巴拿馬萬國博覽 會金獎。優質綠茶“浮瑤仙芝”、“瑤里崖玉”、“得雨活茶”等更是暢 銷市場。特色農業迅猛發展,傳統農業正向現代農業發展,景德板雞產銷 兩旺,樂平蔬菜生產規模不斷擴大,均已形成產業規模,在國內市場上已 占據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