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效強化aging strengthening:是指在固溶了合金元素以后,在常溫或加溫的條件下,使在高溫固溶的合金元素以某種形式析出(金屬間化合物之類),形成彌散分布的硬質質點,對位錯切過造成阻力,使強度增加,韌性降低。
固溶強化solution strengthening:就是合金元素在基體金屬晶格中存在使晶格產生畸變,位錯運動阻力加大。通常也是強度增加,韌性降低。
細晶強化(也叫晶界強化)grain refining strengthening:可以通過形變-再結晶獲得較細的晶粒,使強度和韌性同時提高。
形變強化 working hardening:隨著塑性變形量的增加,金屬流變強度也增加,這種現象稱為形變強化或加工硬化。
彌散強化 dispersion strengthening:材料通過基體中分布有細小彌散的第二相細粒而產生強化的方法,稱為彌散強化。
纖維強化 fiber strengthening:用高強度的纖維同適當的基體材料相結合,來強化基體材料的方法稱為纖維強化。
輻照強化 radiation hardening:由于金屬在強射線條件下產生空位或填隙原子,這時缺陷阻礙位錯運動,從而產生強化效應。
金屬材料的強化方法
金屬材料的強化途徑,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結晶強化。結晶強化就是通過控制結晶條件,在凝固結晶以后獲得良好的宏觀組織和顯微組織,從而提高金屬材料的性能。它包括:
1) 細化晶粒。細化晶粒可以使金屬組織中包含較多的晶界,由于晶界具有阻礙滑移變形作用,因而可使金屬材料得到強化。同時也改善了韌性,這是其它強化機制不可能做到的。
2) 提純強化。在澆注過程中,把液態金屬充分地提純,盡量減少夾雜物,能顯著提高固態 金屬的性能。夾雜物對金屬材料的性能有很大的影響。在損壞的構件中,常可發現有大量的夾雜物。采用真空冶煉等方法,可以獲得高純度的金屬材料。
(2)形變強化。金屬材料經冷加工塑性變形可以提高其強度。這是由于材料在塑性變形后
位錯運動的阻力增加所致。
(3)固溶強化.通過合金化(加入合金元素)組成固溶體,使金屬材料得到強化稱為固溶強化。
(4)相變強化。合金化的金屬材料,通過熱處理等手段發生固態相變,獲得需要的組織結構,使金屬材料得到強化,稱為相變強化.
相變強化可以分為兩類:
1) 沉淀強化(或稱彌散強化)。在金屬材料中能形成穩定化合物的合金元素,在一定條件下,使之生成的第二相化合物從固溶體中沉淀析出,彌散地分布在組織中,從而有效地提高材料的強度,通常析出的合金化合物是碳化物相。
在低合金鋼(低合金結構鋼和低合金熱強鋼)中,沉淀相主要是各種碳化物,大致可分為三類。一是立方晶系,如TiC、V4C3,NbC等,二是六方晶系,如M02、W2C、WC等,三是正菱形,如Fe3C。對低合金熱強鋼高溫強化最有效的是體心立方晶系的碳化物。
2) 馬氏體強化。金屬材料經過淬火和隨后回火的熱處理工藝后,可獲得馬氏體組織,使材料強化。但是,馬氏體強化只能適用于在不太高的溫度下工作的元件,工作于高溫條件下的元件不能采用這種強化方法。
(5)晶界強化。晶界部位的自由能較高,而且存在著大量的缺陷和空穴,在低溫時,晶界阻
礙了位錯的運動,因而晶界強度高于晶粒本身;但在高溫時,沿晶界的擴散速度比晶內擴散速度大得多,晶界強度顯著降低。因此強化晶界對提高鋼的熱強性是很有效的。
硼對晶界的強化作用,是由于硼偏集于晶界上,使晶界區域的晶格缺位和空穴減少,晶界自由能降低;硼還減緩了合金元素沿晶界的擴散過程;硼能使沿晶界的析出物降低,改善了晶界狀態,加入微量硼、鋯或硼+鋯能延遲晶界上的裂紋形成過程;此外,它們還有利于碳化物相的穩定。
(6)綜合強化。在實際生產上,強化金屬材料大都是同時采用幾種強化方法的綜合強化,
以充分發揮強化能力。例如:
1)固溶強化十形變強化,常用于固溶體系合金的強化。
2)結晶強化+沉淀強化,用于鑄件強化。
3)馬氏體強化+表面形變強化。對一些承受疲勞載荷的構件,常在調質處理后再進行噴
丸或滾壓處理。
4)固溶強化+沉淀強化。對于高溫承壓元件常采用這種方法,以提高材料的高溫性能。
有時還采用硼的強化晶界作用,進一步提高材料的高溫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