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濕病是西醫病名,中醫稱之為“痹證”。中醫認為痹證的發生,主要與正虛、邪侵及痰濁淤血有關。風濕病對于人體臟腑而言,首先要責脾腎肝三臟。在日常生活中造成脾腎兩虛,或肝腎陰虛,再加上外受(風寒濕)邪的侵入,所以,中醫均從健脾補腎著手,再輔以舒通肝氣,肝氣通則不痛。同時患有風濕病也反映體內氣不足,實屬虛證,要通過中藥和平時的鍛煉使體內之氣達到充盈,有利于體內的寒濕透出體外。在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居住的房屋要通風、向陽,保持空氣新鮮。不要在水泥地板及風口處睡臥。
2.洗漱宜用溫水,睡前洗腳,最好將雙足浸入中藥洗方湯藥中,不但可以促使下肢血流通暢,還可以消腫痛,除風濕。
3.注意個人衛生和生活規律,出汗后不要立即用涼水沖洗和吹電扇,久坐的人要適當運動。
中藥方:1.防風10g、蘇葉10g、羌獨活各10g,伸筋草12g、透骨草12g,煮15分鐘泡疼痛的骨關節。2.生姜5片、花椒20粒,煮水泡手腳關節。3.紅豆50g、薏仁米100g,煮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