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包出口三大不利因素值得關注
我國是箱包(旅行用品及箱包)的生產和出口大國,去年我國箱包出口總額達73.1億美元,占全球供應總量的1/4以上。據海關統計,2006年上半年山東口岸箱包出口繼續保持穩定的增長勢頭,累計出口3.1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長15.1%。
隨著人們生活和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各種各樣的箱包已經成為人們身邊不可或缺的飾品。人們要求箱包產品不僅在實用性上有所加強,裝飾性也要有所拓展。根據消費者品位的改變,箱包的材質更加多樣化,真皮、PU、滌綸、帆布、棉麻等質地箱包引領時尚潮流。同時,在越來越標榜個性的時代,簡約、復古、卡通等各類風格也從不同側面迎合時尚人士張揚個性的需求。箱包的款式也由傳統的商務包、書包、旅行包向筆袋、零錢包、小香包等拓展。國際箱包市場存在巨大的需求空間,直接促進了我國箱包類產品的出口增長。目前,歐美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從我國進口的箱包皮具已占其此類產品進口總量的70%以上。
箱包出口雖然取得穩定增長良好勢態,但影響箱包行業發展的不利因素值得關注
一、原材料價格上漲,對企業生產成本構成巨大壓力。受石油價格上漲的影響,箱包的主要原材料,如滌綸布和PVC、PU膜等原材料價格均大幅上漲。如PU價格比2002年上漲幅度達到50%;PVC、滌綸布以及箱包產品的輔材料,拉鏈、扣具等價格比2005年上漲了5%-10%左右;由于各種原材料價格的上漲使得企業成本平均提升20%左右,對于利潤率較低的箱包企業而言構成巨大的成本壓力。
二、箱包產品的安全隱患和低廉的價格,使行業存在遭遇貿易壁壘隱憂。隨著人們環保、安全意識的增強,對箱包產品的品質內涵要求正在發生質的變化,更注重環保、安全、輕便等特點。歐盟等地區對箱包產品的安全標準不斷提高,今年提出了名為REACH的新的化學品登記、授權和評估制度,這一制度加強了對盟內市場化學品和含有化學品產品的控制,要求進入歐盟的箱包產品必須提供比現階段化學含量檢測更為嚴格的檢測證明。歐盟安全標準的提高不但對于箱包產品的出口帶來貿易壁壘隱憂,同時,也增加了企業的檢測成本。另一方面,我國的箱包產品出口仍然依靠低廉的價格擠占歐盟、美國等國際市場份額,過于低廉的價格很容易引發外國的反傾銷調查。
三、缺少自主品牌和系統化生產模式是箱包行業的“先天不足”。目前我國生產的箱包大多屬于中低檔,高附加值和高科技含量的產品較少,出口箱包的單價只是進口箱包的幾分之一甚至幾十分之一;企業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淡薄,仿造的多、創新的少,大路貨多、自有品牌少。在國際市場上,我國自有品牌箱包幾乎是空白,缺乏有個性、有拓展前景和有實力的品牌。盡管國內箱包生產已經有很大的規模,但是缺少整體的系統化的生產模式,個體戶合作方式生產還占有很大的比例,這與我國作為世界箱包生產基地的地位極不相稱,必將制約箱包行業的長遠發展。
建議箱包行業應不斷提高箱包出口企業的研發能力和技術裝備水平,通過國內整合資源、建立緊密協作的產業鏈條,建立系統化的生產模式,提高企業利潤,增強產品國際競爭力。同時密切關注國際安全、技術檢測標準,避免貿易壁壘的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