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最好的時候,還是最壞的時候,都不是無路可走,或者只有一條路可走。
在這個“冬天”是抱團取暖,還是乘機索取優惠條件“跑馬圈地”,抑或是改善自身的商業設置,為整個服裝商業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想像空間。
商業抱團
在國內的城市之中,如果非要選擇一個商業“天堂”,杭州的入圍恐無懸念。《福布斯》雜志曾連續5年把中國最佳商業城市的桂冠交付杭州。
在全球性金融危機對行業的沖擊下,1月8日,杭州四季青服裝市場、武林路女裝街和中國紡織服裝信息商務中心決定抱團“過冬”——三方簽署《全面合作宣言》結成聯合體。
在杭州服裝市場,“四季青”擁有17家服裝專業市場、10000名經營戶、100億元的年交易額;“武林路”上集聚的數百家風格迥異、個性突出的品牌女裝門店,成為以女裝為主的杭州服裝商貿營銷格局的“兩極”;而處于錢江新城門戶的“中紡中心”,從位置、資源、設施等方面,也具備了與“四季青”、“武林路”整合資源、共謀發展的契機。
其實一直以來,“四季青”、“武林路”都沿著各自獨有的經營道路在市場上蹣跚前行,隨著杭州市政府“大杭州戰略”的提出,“四季青”、“武林路”攜手共贏式的全面合作不僅符合幾家專業市場自身發展的需要,緊跟杭州整個城市發展的步伐,也是對杭州服裝商業資源的全面整合。
盡管涉及到10個方面的三方合作宣言還處于虛實結合的階段,但其仍然被視為或將提升杭州服裝商貿的流通格局,帶動以女裝為主的杭州服裝企業營銷思路和出路的轉變。
渠道減壓
受金融危機影響,國內的消費品生產成本上升,給渠道中的供貨商帶來了莫大的壓力。近日,北京物美集團宣布,今年取消所有供應商在其旗下門店內的促銷員進場費,這是北京第一家宣布取消促銷員進場費用的大型零售企業,這一行動也得到了供應商們的積極響應。
向供應商讓利這一舉動,讓供應商可以有更多資金來加大促銷力度,銷售更多商品,最終使供應商和零售商都能提高利潤,獲得雙贏。以此為契機,供貨商也在重新審視零供雙方的地位和話語權,期待能夠有新的應對渠道成本壓力的辦法。
由于對現金需求的增大,越來越多的供應商對于進駐商場也開始“精打細算”起來,因此,那些賬期較短、費用較低、有良好合作信譽的零售終端受到供貨商的青睞。而長期滯壓貨款、經常給供應商開罰單的商場,品牌的流失也將逐步開始顯現。
盡管金融危機對消費者實際購買力,尤其是生活必需品的直接影響還沒有充分體現。但是,供貨商不得不正視自己面臨的渠道成本壓力。在經濟蕭條期,一些大的供貨商可以適度讓廠家介入以前自己把守很緊的分銷渠道。
在此以前,大供貨商擔心廠家介入自己的分銷渠道,是擔心被控制過多。而在困難時期,由于分銷渠道的管理成本和人員開支將成為一大負擔,不如讓廠家介入,轉移成本壓力比較合適。
“劃行歸市”
“在近日舉行的市場經營戶新春聯誼會上,經營戶們對于‘劃行歸市’的呼聲很高。按照紡織服裝產品品類來規劃經營區域將成為專業市場規劃發展的必然。”中國輕紡城市場建設管理委員會主任周如生說。
面對專業市場是否需要劃分過細,同類產品的經營戶在集中區域內銷售是否會最終導致價格惡性競爭的結局,周如生有著自己不同的看法。“隨著服裝服飾(輔料)市場、家紡市場的開業,中國輕紡城已經完成了產業鏈上下游的貫通。我們所倡導的‘劃行歸市’主要按照產品的大類來分,這將有效地節省經營戶在市場群內的設店成本以及買手們的采購時間成本。在信息化社會的今天,如果還想依靠信息不對稱而產生的產品差價獲取利潤,已變得不太現實。根據市場優秀經營戶的跟蹤調查,我們發現,他們的利潤主要來自多樣化的產品品類、享有聲譽的品牌和優良的產品品質。”而“信息化社會的現代理念、紡織服裝產品的特征、經營戶和采購商的交易習慣”等因素,已成為中國輕紡城市場今后區域劃分的重要依據。
在廣州、虎門、北京等地的大型服裝專業市場中可以發現:隨著服裝專業市場的壯大與提升,越來越多曾經只屬于終端零售商場才采用的促銷手段也更多地被嫁接過來。產品價格的日趨透明,讓這些市場也開始在產品創新和營銷方式上尋找屬于自己的“藍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