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國棉花價格指數信息采集網絡對棉花經營企業抽樣調查,截至11月底,國內棉花商業庫存總量為350萬噸(包括外棉,不包括國儲棉),較10月底增加70萬噸。其中,內地商業庫存為172萬噸;新疆商業庫存為(未出疆)178萬噸。調查獲悉,月內紡織消費依舊低迷,預計用棉量僅為70萬噸左右;因此,盡管本年度以來國家已經收儲約66萬噸,但實際商業庫存仍比去年同期的319萬噸增加31萬噸,增幅10%。
另外,棉花企業對兩方面問題反應較為強烈:一是同是棉花企業,盈虧差距卻非常大,200型小包棉企業無利甚至虧損,而部分400型大包棉企業每噸棉花利潤超過千元;二是即使400型大包棉企業,由于競拍入儲概率較低,交儲量也有限,不能交儲的大包棉花在市場上不能順價銷售。
11月中上旬,受棉花價格持續下滑影響,紗線、坯布價格全面大幅下挫,個別精梳高支高密紗跌幅每噸達到幾千元,而且由于下游需求不暢,紗線、坯布銷量一般,企業限產、減產普遍,市場氣氛悲觀,直到月底相關政策出臺才略有好轉。
調查顯示,11月,紡織企業經營策略繼續以低庫存、限生產、節能減耗為主。棉花工業庫存和紗成品庫存均較上月有所增加,其中工業庫存增加0.61天,為28.5天,折算存棉91萬噸;紗成品庫存為21.57天,增加0.81天,成品庫存增幅大于原料儲備,下游銷售市場不容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