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溫家寶19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促進輕紡工業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并提出了具體6項措施:
(一)擴大國內需求,在全國推廣“家電下鄉”,對農民購買家電實行財政補貼,加大對地震災和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支持力度,拉動消費帶動生產。(二)增加各級財政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規模,支持市場前景好、帶動就業明顯、經濟社會效益顯著的輕紡項目,加大對信用擔保體系和服務體系建設的投入。(三)進一步減輕企業稅費負擔,緩解成本壓力。繼續適當提高紡織品、服裝和部分輕工產品出口退稅率,清理和取消涉及輕紡企業的各種不合理收費。(四)積極擴大出口,鞏固和開拓國際市場。暫停輕紡加工貿易臺賬保證金“實轉”政策,充分利用中央外貿發展基金扶持輕紡企業開展營銷、研發和并購活動。(五)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積極支持金融機構擴大信貸資金投放,簡化審批流程,開辟信貸“綠色通道”,推進融資產品創新,推廣和發展出口信用保險等業務,鼓勵和支持信用擔保機構發展,切實解決輕紡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六)加大輕紡工業技術改造力度,推動產業升級。企業要加強技術研發及成果產業化應用和品牌建設,提高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安排中央預算內資金,支持輕紡等重點行業開展專項技術改造。
我們的看法如下:
1、政策的出臺在市場預期之中,對行業整體影響正面。我們認為此次政策的出臺總體在市場預料之中,輕紡工業特別是紡織服裝產業是我國的傳統產業對于保障就業,改善民生,拉動消費,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具有重要意義。08年以來,行業發展形勢日益嚴峻、出口增速明顯下滑,各地輕紡企業效益下降甚至倒閉關門的新聞時常發生,已經部分影響了就業和定。而08年秋季廣交會的成交慘淡也進一步加劇了這一預期,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政策的迅速和密集出臺。本次的六項措施主要集中于進一步提高出口退稅率(回補企業盈利)和緩解企業資金緊張和財
務壓力等方面,對提高行業的盈利能力、改善行業出口環境和企業資金情況具有積極作用,另外也有利于引導行業加快技術改造和品牌建設、推動產業升級。
2、我們認為六項措施中:繼續適當提高紡織品、服裝和部分輕工產品出口退稅率“直接影響最大
,出口比重大的企業受益最明顯。 出口退稅作為最直接的促進行業發展的措施,在前期已經提高了兩次——一次是從2008年8月1日起,將部分紡織品、服裝的出口退稅率由11%提高到13%。另一次是從2008年11月1日起,將部分紡織品、服裝的出口退稅率提高到14%。本次退稅率再次上調,將有望成為年內的第三次,按我們預測的一般貿易占全部出口70%左右,08年出口增長5%、行業銷售收入增長10%、利潤總額與去年基本持平;2009年行業收入與2008年持平,行業利潤同比下降5%左右,出口同比下降10%的水平,2009年人民幣匯率6.5計算,每上調1個百分點將為2009年行業利潤總額增加72億元人民幣左右,預計占2009年行業利潤總額的7%左右,利潤率將提高0.23個百分點左右(以上測算均是理論上限,未考慮外商分享利潤部分)。考慮到前期已經上調了3個百分點,再加上這次的上調,對行業盈利改善和出口環境的改善將有一個明顯的累積作用。落實到具體公司,對出口比重高的公司受益最大,輔料類公司受間接利好,內銷品牌企業基本不受影響。在直接受益公司中,我們認為美欣達、金飛達、維科精華、魯泰、大楊創世、江蘇三友、鄂爾多斯、金鷹股份、等敏感度相對更高。但對各公司實際業績的影響還要視其產品議價能力而定。
3、暫停輕紡加工貿易臺賬保證金“實轉”政策對對相關企業影響也較為明顯。目前行業出口中加工貿易比重在30%左右,但落實到具體企業,有些加工貿易的比重較高。本次政策的出臺對緩解該類企業資金和財務壓力具有積極的意義,上市公司中影響較大的有孚日股份等。
4、結論:我們認為這次的六項措施
以及前期的出口退稅率兩次上調對行業均將產生正面的推動作用,并在09年會有一個積極的累計效應,對行業短期會創造一定交易性機會,但無法根本改變行業困境。我們認為目前行業存在困境主要來自于以下原因(1)歷史上粗放式高速增長隱含的內在問題(集中于產業鏈的前端,行業整體盈利能力較低、低端產品產能過剩)(2)國際比較優勢的逐步減弱和產業并未完成及時升級改造之的矛盾。國內宏觀經濟和紡織行業的持續高增長、人民幣升值、人力成本和各項費用的持續上升和國家(越南、印度、巴基斯坦等)紡織產業的崛起,使得我們的紡織產業在國際上的比較優勢逐步減弱。在成本優勢下降的情況下,我們的紡織產業又未能及時完成由低端向中高端的轉型,因此競爭形勢更趨激烈。(3)本輪金融風暴引發的全球經濟衰退和消費需求的下降對外向型的紡織行業又是一個正面的打擊。我們認為目前出臺的六項措施除了擴大內需外(具體效果和時間還無法確定)還無法從根本上改變造成目前行業困境的以上問題,因此行業未來的形勢依然嚴峻。但是積極的政策對緩解行業的壓力有一定作用。目前尚未看到能扭轉行業整體頹勢的曙光,我們維持對行業的“中性”評級。未來內需的啟動對行業發展十分重要。從中長期看我們還是看好內銷型的品牌零售公和細分行業成長性明確的龍頭公司,如偉星股份、報喜鳥、美邦服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