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的作用
按摩是以各種手法作用于人體,通過手法力和其他物理因素在人體局部產生的直接生物學效應,以及由穴位、經臟腑、氣血、陰陽等不同環節,上導的間接調整作用來防病治病的中醫外治療法,其基本作用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調理臟腑
就是根據臟腑體素相關學說,在臨床上常采用刺激體表反射區或穴位,通過經的使導,以達調節相應的臟腑功能的作用。
二、疏通經絡
按摩手法作用于體表,能引起局部經絡反應,主要表現為激發和調整經氣的作用,并通過經絡系統而影響其所絡屬的臟腑,組織的功能活動,使百脈疏通,五腑安和。
三、調和氣血
按摩具有調和氣血,促進氣血運行的作用,其途徑有三
(1)健運脾胃 (2)疏通經絡 (3)加強肝的疏泄功能。
四、舒筋活血
按摩是解除肌肉緊張痙攣的有效療法,它不僅可以直接放松肌肉,解除肌肉緊張和痙攣,而且還可以解降引起肌肉緊張的原因。達到標本兼治的雙重用的,其作用機制包括三個方面
(1)加強局部血液循環,使局部組織溫度升高。
(2)在適當的刺激作用下,提高局部組織的痛閾;
(3)將緊張或痙攣的肌肉充分拉長,從而解除其緊張,痙攣,以消除痙痛。
五、理筋整復
運用推拿的牽引、拔伸、搖扳、彈撥等手法可使關節脫位者整復,骨縫開錯者合擾,軟組織撕裂者對位,肌腱滑脫者正,滑膜嵌頓者退出,從而消除引起肌肉痙攣和局部疼痛的病理狀態,有利于損傷組織的修復和關節功能的恢復。
筋骨損傷必累及氣血,致脈絡受損,氣滯血瘀,出現腫痛,從而影響肢體關節的功能活動。按摩能夠理筋整復,具有滑利關節的作用。其具體表現在
(1)通過手法促進局部氣血運行,祛瘀消腫,改善局部營養,促進新陳代謝。
(2)運用適當的運運關節類的手法松解粘連。
(3)運用整復手法糾正筋出槽,關節錯縫。
3、防病保健
按摩能增強人體的抗病能力,具有扶正祛邪,防病保健是通過三個方面而實現的。
(1)刺激經絡系統,直接激發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
(2)疏通經絡,調和氣血,有利于正氣發揮其固有的作用。
(3)調整臟腑功能,使機體處于最佳的功能狀態,有利于調動所有的抗病手段和積極因素,一致對抗邪氣。
從上述幾方面可以看出,按摩的基本作用是彼此關聯,密不可分的。通過疏通經絡、調和氣血、調理臟腑、舒筋活血、理筋整復,最終達到平衡陰陽,治病防病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