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刀具產業設置長期以來一直采用了蘇聯模式,企業只負責生產標準刀具,非標準刀具、專用刀具都交由用戶行業來研究。但這種模式越來越不能適應市場需求。模式問題以及其他一些原因造成了刀具業發展的滯后,這個問題是目前單純依靠企業本身無法解決的。因此,我們期待刀具業發展的“國家意志”。
2004年開始,國家發改委工業司會同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著手制訂“數控機床發展專項規劃”。
2005年9月28日,國務院通過的《關于加快振興裝備制造業的若干意見》中,數控機床發展被列為重點。
2006年2月9日,國務院發布《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先進制造業列為重點優先領域,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技術被列入16個重大專項之一。
近日,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在談到《關于加快振興裝備制造業的若干意見》時又特別強調,振興裝備制造業“要體現國家意志”。如上種種,我們的確看到了國家在加快數控機床發展方面的“國家意志”,各種政策、措施也著實讓人對數控機床產業的發展充滿了希望。
然而,建設制造強國,不僅需要數控機床,同樣需要先進的刀具,二者具有同等重要的意義。國家對數控機床發展的政策支持和投入力度,令人欣喜。但如果不抓住這個機會迅速發展刀具和切削技術,那么恐怕數控機床的進步將來還是要受到刀具的制約。畢竟,機械加工過程中,真正與被加工對象產生直接作用的是刀具,刀具和切削技術影響著機床功能的發揮和實現,再高檔的機床設備如果離開了先進的刀具和切削技術恐怕還是無法實現制造強國的夢想。
有人主張刀具問題可以通過進口來解決,筆者不禁要問,高端刀具依賴進口難道不是和先進機床設備依賴進口一樣使制造業發展受制于人嗎?我國刀具市場的很大部分尤其高端市場已經長期被國外廠商占領,這樣一個對制造業甚至國家安全有重大影響的重點領域難道還要繼續無限期地依賴國外企業?顯然不能,刀具業的大發展只是一個時間上的問題。“十五”被看作我國數控機床高速發展時期,“十一五”將是數控機床發展的戰略機遇期,我們能夠下大氣力解決數控機床發展問題,為什么不抓住這個戰略機遇期將刀具一起發展起來?
也有人認為刀具是小東西,其發展可以更多地交由企業和市場來促進。這種觀點無疑忽視了中國刀具產業的發展歷史,建國以后,刀具產業設置采用了蘇聯模式,企業只負責生產標準刀具,非標準刀具、專用刀具都交由用戶行業來研究。但隨著制造業的迅速發展,現在的大趨勢是需要刀具企業提供大量個性化解決方案,國內刀具行業的這種模式因此而越來越不能適應市場需求。歷史問題、一次次地錯失發展良機以及其他一些原因,導致我國刀具行業與國外拉開了巨大的差距,至今無法總體上扭轉發展模式、無法適應制造業需求。從企業而言,無不希望自身能夠適應市場需求,盡快轉變,但問題是目前單純依靠企業本身根本無力扭轉大局,差距的彌補需要的時間太過漫長。因此,我們期待刀具業發展的“國家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