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丰满白嫩大屁股ass,国产精品久久久午夜夜伦鲁鲁,女性的秘密花园有了白发咋办 ,久久久久久精品国产三级涨奶漫画
免費注冊
用戶登錄
用戶中心
退出登錄
收藏本站
English
業務
QQ:173538645
首頁
禮品分類
行業禮品
最新禮品
推薦禮品
禮品現貨
公司簡介
聯系方式
付款方式
采購指南
專業定制各類禮品、贈品
禮品搜索
1元以下
1-3元
3-5元
5-10元
10-30元
30-50元
50元-100元
100元以上
年終禮品
醫藥贈品
商務禮品
酒業禮品
房產禮品
汽車禮品
促銷禮品
推薦禮品
展會禮品
影樓禮品
夏季禮品
最新禮品
會議禮品
禮品現貨
通信禮品
銀行禮品
國慶禮品
副食禮品
龍年禮品
旅游紀念品
廣告禮品
廣告風箏
廣告傘
廣告衫
廣告帽
禮品包裝盒
撲克牌
禮品尺
工作服
廣告扇
廣告鏡子
儲蓄罐
沙灘椅
廣告氣球
廣告紙巾
醫藥禮品
廣告濕巾
新奇禮品
家庭禮品
圍裙
戶外用品
廣告毛巾
冰箱貼
飯盒
餐具
保鍵箱
廚具
杯墊
定時器
內衣
牙簽盒
衛浴用品
保鮮盒
紙巾盒
水果叉
商務禮品
商務套裝
護甲套裝
高爾夫球套裝
皮具套裝
運動套裝
辦公擺件
領帶領夾
相框相架
禮品包袋
禮品CD包
購物袋
無紡布袋
PVC包袋
休閑包袋
PP袋
錢包
餐包
紙袋
旅行包袋
腰包
媽咪包
電腦包袋
筆袋
背包
編織袋
工藝包袋
夾包
登山包袋
拉桿箱
化妝包袋
公文包袋
洗漱袋
冰袋保溫包袋
學生包袋
手機袋
其它包袋
無紡布雜物架
電子禮品
收音機
計算器
閃光電子禮品
手電筒
激光鐳射燈
時計萬年歷
音箱
禮品小風扇
數碼禮品
防狼防盜器
電子禮品
鐘表禮品
浪琴手表
手表
多功能表
商務手表
掛表
臺鐘
多功能臺鐘
鬧鐘
電子臺鐘
掛鐘
電子萬年歷
金屬工藝鐘
汽車禮品
車載冰箱
汽車香水
汽車掛件
汽車禮品
五金工具
開瓶器
密碼鎖
多功能刀
工具套裝
煙具禮品
塑料打火機
煙灰缸
火柴
煙具套裝
工藝機
金屬打火機
煙盒
陶瓷禮品
日用陶瓷
工藝陶瓷
禮品皮帶
女式皮帶
套裝皮帶
休閑皮帶
男式皮帶
品牌皮帶
品牌禮品
派克
德國公爵
夢娜禮品襪
茶葉禮品
張小泉
萬寶龍
節日禮品
臺歷掛歷
圣誕禮品
紅包
門貼
中國結
燈籠
春節禮品
對聯、門貼、紅包
手機禮品
手機座
手機掛件
手機禮品
手機繩
禮品廣告杯
塑料運動水壺
不銹鋼保溫杯
卡通杯
塑料杯
紙杯
茶具套裝
兒童水壺
沖茶器
保溫杯套裝
太空杯
玻璃杯
金屬運動水壺
保溫壺
廣告鑰匙扣
鑰匙包
金屬鑰匙扣
亞克力、塑料鑰匙扣
皮革鑰匙扣
PVC軟膠鑰匙扣
水晶鑰匙扣
PU鑰匙扣
太陽能鑰匙扣
塑料鑰匙扣
禮品廣告筆
廣告圓珠筆
金屬圓珠筆
金屬寶珠筆
臺筆
掛筆
奇趣筆
書簽筆
鋼筆
筆套裝
塑料簽字筆
禮品小家電
廚衛小家電
生活小家電
日用小家電
其它小家電
床上用品禮品
抱枕
汽車頸枕
竹席竹枕
抱枕被
床上用品套裝
被子
氣枕
茶枕
沙發抱枕
坐墊
高檔工藝禮品
高檔禮品
樹脂工藝品
水晶工藝品
琉璃工藝品
玉石工藝品
金屬工藝品
瑪瑙工藝品
絨沙金工藝品
文化用品禮品
收藏禮品
筆記本
文具套裝
便簽座、便簽本
筆筒
獎杯、獎牌、獎章
胸章、標牌
文具盒、筆袋
名片盒
書簽
辦公用品
會員卡
卡套、卡冊
電腦周邊禮品
鼠標
鼠標墊
MP3/MP4
U盤
電腦工具包
電腦周邊禮品
兒童禮品/玩具
嬰幼兒用品
毛絨玩具
童帽
PU球
充氣玩具
玩具車
智力玩具
護手腕
瀏覽記錄
清除
義烏新聞
禮品資訊
禮品常識
公司新聞
網站公告
義烏介紹
節日大全
送禮常識
品牌禮品
皮帶
陶瓷禮品
小家電
汽車禮品
節日禮品
五金工具
手機禮品
兒童禮品/玩具
電腦周邊
煙具禮品
電子禮品
鐘表禮品
包袋
高檔工藝品
鑰匙扣
廣告杯
商務禮品
文化用品
床上用品
家庭禮品
廣告禮品
廣告筆
國有商業銀行改革
添加者:
義烏禮品城
添加時間:
2010-4-17 14:57:0
點擊數量:
10564
我國國有商業銀行改革已步入了關鍵時期,在改革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亦越來越深刻,整個金融界只能選擇正視這些問題才能更好把握未來。作為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參與者之一,唐雙寧先生以務實的態度來對就國有銀行的改革問題提出了自己的實踐總結。
一、關于國有商業銀行改革的階段性
我國國有商業銀行改革是階段式向前推進的。我曾在不同場合對國有商業銀行改革的歷史階段進行過分析。二十多年來,國有商業銀行改革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
(一)1984—1994年的專業化改革階段
1984年以前,我國實行的是“大一統”的銀行體制。1984年,在中國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從中國人民銀行中分設出中國工商銀行,加上專營外匯業務的中國銀行和原行使財政職能的中國人民建設銀行,以及1979年恢復的中國農業銀行,這四家銀行成為國家專業銀行,人民銀行則專門行使中央銀行職能。自此,中國形成了各司其職的二元銀行體制。
(二)1994—2003年的國有獨資商業銀行改革階段
1994年,國家成立了三家政策性銀行,實現了政策性金融與商業性金融的分離;1995年,頒布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明確國有商業銀行是“自主經營、自擔風險、自負盈虧、自我約束”的市場主體。至此,四家專業銀行從法律上定位為國有獨資商業銀行。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同年11月中央召開了第一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隨后陸續出臺了一系列國有商業銀行改革措施,主要包括:中央財政定向發行2700億元特別國債,專門用于補充四家銀行資本金;將13939億元資產剝離給新成立的四家資產管理公司;取消貸款規模,實行資產負債比例管理;強化法人管理、績效考核等。
這一階段,許多先進理念和方法開始引入,經營績效和風險內控機制逐步建立,外部行政干預明顯弱化。但就總體而言,這一階段的改革主要在梳理內外部關系、引進先進管理技術、處置不良資產等層面上進行,尚未觸及到體制等深層次問題。
(三)2004年開始的國家控股的股份制商業銀行改革階段
2003年底,黨中央、國務院決定,選擇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進行股份制改革試點,并動用450億美元外匯儲備注資,希望籍此從根本上改革國有商業銀行體制。此次改革總體上分為三個步驟,一是財務重組,即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消化歷史包袱,改善財務狀況。財務重組是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的前提和基礎。二是公司治理改革,即根據現代銀行制度的要求并借鑒國際先進經驗對銀行的經營管理體制和內部運行機制進行改造。公司治理改革是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的核心和關鍵。三是資本市場上市,即通過在境內外資本市場上市進一步改善股權結構,真正接受市場的監督和檢驗。資本市場上市是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的深化和升華。
回顧二十多年來國有商業銀行改革的三個階段,前兩個階段以治標為主,兼顧治本,并為下一階段的改革奠定基礎;第三個階段在前兩個階段的基礎上,改革以治本為主,標本兼治。所謂治本,就是借鑒國際股份制銀行的通行做法,對國有商業銀行進行徹底的股份制改造。股份制商業銀行制度是當今世界各國普遍采用的一種制度模式,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哪種制度模式能超越過它。因此,股份制改革是中國銀行業發展過程中的必然選擇。
二、關于國有商業銀行改革決策的幾個基本考慮
國有商業銀行是我國銀行業的主體,在國家經濟資源配置和支付系統運轉中處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國有商業銀行改革涉及方方面面,需要統籌兼顧,精心準備,周密部署。因此,在國有商業銀行第三階段改革決策時,經過了反復論證、充分比較、多方權衡、慎重取舍,總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基本考慮:
一是先易后難的考慮。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與整個經濟體制改革特別是國有企業改革相互交錯、相互聯系、相互轉化,加劇了改革的緊迫性、復雜性和艱巨性。在股份制改革論證階段,開始曾設想橫向推進,同時起步,但決策難度非常大。后由橫向推進改為縱向推進,一行一策,選擇條件相對較好的行率先試點。這種先易后難的策略極大地加快了改革進程。
二是組合操作的考慮。按最初改革方案,消化四家銀行不良資產主要依靠財政資源,要么由財政拿錢直接沖銷,要么由財政提供擔保。由于“財源問題”,改革一直難以啟動。后來,考慮動用國家外匯儲備啟動改革,既可以減輕財政壓力,又可綜合發揮外匯儲備作用,提高外匯儲備利用效率。實踐證明,這種組合操作的策略能起到一石兩鳥的效果。
三是標本兼治的考慮。此次改革一開始就確立了標本兼治的改革思路,在財務重組的同時,專門下發了《關于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公司治理改革與監管指引》,確立了公司治理結構改革十個方面的內容,并確立了三大類七項考核指標,按季對兩家試點銀行實行嚴格考核,確保公司治理改革取得實效。
四是符合中國國情的考慮。任何改革都不能離開本國具體實際。只有根據中國國情并學習借鑒先進國家的成功經驗,改革才能取得成功。這個基本考慮在改革開始,就成為整個改革的一個基本指導思想。
三、關于注資和再次剝離問題
此次國有商業銀行財務重組過程中,注資、核銷和再次剝離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有人對財務重組中的注資、核銷與剝離的關系不甚了解;有人對發行2700億元特別國債后,為何還要再次補充資本金提出異議;也有人擔心再次剝離產生道德風險。對這三個問題,需要進行事實的說明和理論的解釋。
首先,注資、核銷與剝離是三個不同的概念。根據改革方案,此次財務重組的基本思路是先將兩家試點銀行原有的所有者權益、準備金和2003年利潤全部轉為風險準備,專門用于核銷資產損失,即2003年年終決算之前,盡量處置已經明確的損失類貸款、部分可疑類貸款和財政部、人民銀行、銀監會確認的非信貸類損失,這叫核銷;未核銷部分在2004年上半年進一步處理,即將中建兩行1498億元和1289億元可疑類貸款按市場方式出售給資產管理公司。由于1999年進行過一次這樣的處理,當時稱為“剝離”,這次盡管引進了一些市場機制,有別于上次的做法,但仍習慣地稱為“剝離”;與此同時,通過國務院批準設立的中央匯金投資公司分別向中行和建行注資225億美元(折合人民幣各1862億元),專門用于提高資本充足率,這叫注資。注資的性質是國家以外匯資產補充兩家試點銀行資本金的股權投資行為,相應增加了國家股權,目的是提高資本充足率。注資、核銷和剝離在本次財務重組中是相互關聯的三個環節,各有特定的含義。
其次,1998年發行2700億元特別國債后國有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的真實情況。1998年發行2700億元特別國債補充國有商業銀行資本金,當時從理論上計算四家銀行平均資本充足率應該達到8%,但事實上按當時標準僅達到4.6%,到2003年又下降到4.28%;如按新辦法測算,采取審慎的作法,扣除全部貸款損失,則僅為-2.29%。主要原因有:
一是測算數據與實際執行結果相差較大。當時測算資本金缺口時用的加權風險資產額是以四家銀行1997年6月末的風險資產數為基礎,按四家銀行1994、1995、1996各年下半年的資產平均增長率推算的;呆賬貸款及資本總額則以1997年6月末的數字代替。但從實際執行來看,1997年末四家銀行風險資產及呆帳貸款均出現了上升,而資本總額則出現了下降。如按實際執行數據測算,1997年末資本充足率達到8%需補充資本金3365億元;反之,如按2700億元補充資本金,1997年末的資本充足率則為6.87%。
二是1998年資本扣減項和加權風險資產大幅上升。1997年底,進一步規范了對商業銀行的非現場監管,要求商業銀行從1998年起報送以統一法人為單位的本外幣、境內外及附屬公司合并的會計報表,為此四家銀行1998年末呆賬增加323億元,加權風險資產增加22116億元,使資本充足率比1997年末又下降2.23個百分點。
三是由于沒有建立起動態的資本金補充機制和其他政策原因,一方面資產規模不斷擴大,風險資產持續上升;另一方面扣減項不斷增加,加上向資產管理公司撥付資本金等因素,使后來國有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不斷下降。采取新的審慎辦法后,資本監管更接近于國際通行作法,更為真實,但也出現了更大程度的下降。
最后,為什么需要再次剝離。1999-2000年四家銀行已經剝離了13939億元不良資產,這次改革為什么還要再次剝離?這是這次改革中普遍關心的一個問題。應該說,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是多年積聚起來的,其成因非常復雜,是國民經濟深層次矛盾的綜合反映。總的來看,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的形成,除自身體制落后、內部管理和外部監管薄弱等原因外,其主要原因是:我國直接融資占比過低,企業嚴重缺乏自有資金,生產經營過度依賴銀行貸款;為支持產業結構調整,體制轉軌和國有企業重組,國有商業銀行發放了大量特定貸款;社會信用環境較差,企業逃廢銀行債務嚴重;未能實行審慎會計制度造成大量虛盈實虧等。由此可見,國有商業銀行歷史上聚集起來的各種損失,不同于西方市場經濟國家商業銀行的經營損失,它是我國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保持國民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穩定而必須付出的成本。
正因如此,國家于1999年在亞洲金融危機的背景下,通過組建資產管理公司的方式剝離了四家銀行部分不良貸款,使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2000年當年下降了9.2個百分點。但需要說明的是,當時剝離的13939億元資產本身就不完全是四家銀行的不良貸款,包括了開發銀行1000億元,表內利息1000多億元,為債轉股剝離正常貸款1000多億元,四家銀行實際剝離不良貸款約為10000億元。以后,經貸款質量真實性檢查,不良貸款又上升一塊(大約4000億元左右);農發行劃轉業務又增加一塊(農發行在剝離前后分三次劃轉,不良貸款約為1000多億元);四級分類改為五級分類,又調整一塊(大約6000億元左右)。到2003年底,四家銀行五級分類不良貸款余額仍高達20000億元,平均不良貸款比例高達20%,高于國際前100家大銀行平均不良率15個百分點(這種增加總體上不是商業銀行自身經營問題,是政策和會計制度調整及加強監管后貸款真實性的反映,亦即此20000萬億元非彼20000億元),成為股份制改革的最大障礙。鑒于加入WTO過渡期結束在即,綜合權衡,為掃清障礙,只能再次通過剝離這種特殊辦法來解決。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剝離與上次剝離在操作方法上做了一些改革,不是上次剝離的簡單翻板。上次剝離是將資產以一比一的比價剝離給四家資產管理公司,實際上是將四家銀行的不良資產從銀行劃轉到資產管理公司,基本上是一種行政行為。而此次剝離是將不良資產以50%的比價通過四家資產管理公司公開競標進行的,引進了一定的市場機制。
四、關于體制改革問題
國有商業銀行第三階段的改革是一次根本性的體制改革。商業銀行的體制包括體制基礎、基礎體制和其他體制三個層面。所謂體制基礎,主要指有所權制度;所謂基礎體制,主要指所有權制度改革后“三會”制度的建立和有效運行;所謂其他體制,主要指業務流程、財務會計、信息科技、人力資源、公共關系等方面的管理體制。體制基礎、基礎體制和其他體制共同構成商業銀行體制框架,只有通過對三個方面的綜合改革,才能實現銀行的效率最優。
根據上述觀點,專為此項改革頒布的《改革指引》提出了試點銀行十個方面的改革要求。
在體制基礎方面,《改革指引》要求兩家試點銀行按有關法律要求設立股份有限公司,公平、公正地選擇境內外戰略投資者,改變單一的股權結構,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目前,兩家試點銀行股份制公司均已掛牌成立,中國銀行經過批準以獨家發起方式成立,建設銀行除匯金公司和建銀集團外,成功引進寶鋼集團、長江電力和國家電網為首批候選發起人。兩家試點銀行股份公司在發起成立后,還將引入新的境內外戰略投資者。
在基礎體制方面,《改革指引》要求兩家試點銀行建立規范的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制度。目前,兩家試點銀行已基本完成了公司治理改革方案、股份公司章程(草案)、“三會”議事規則、董事會附屬委員會議事規則等法律文件的制定。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組織框架都已建立,新的組織框架開始試運行。
除此之外,《改革指引》還要求兩家試點銀行建立科學的決策體系、內部控制機制和風險管理體制;制定清晰明確的發展戰略,實現銀行價值最大化;按照集約化經營原則,實行機構扁平化,整合業務流程和管理流程;按照現代金融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要求,深化勞動用工人事制度改革;實行審慎的會計制度和嚴格的信息披露制度;加強信息科技建設,全面提升綜合管理與服務功能;發揮中介機構的專業優勢,加大培訓力度等。目前,這些方面的改革均已啟動,并取得進展:已開始著手構建有效的內部控制體系,風險管理委員會、稽核委員會等專門委員會大多已經建立;初步擬訂了戰略規劃和具體實施方案;正在全面推進機構扁平化和業務垂直化管理,全面改造內部業務流程;均已取消干部行政級別,勞動人事體制改革從總行開始全面推進;正在修改財務管理辦法,實施新的會計制度;正在完善信息科技發展規劃;中介機構已經進場開展工作;對中高層管理人員的培訓已經展開。
去年,我針對國有商業銀行公司治理改革問題曾經提出“形似”和“神似”的觀點。應當說,兩家試點銀行在體制改革上已初步實現了“形似”。但是,從“形似”到“神似”還將有一個漫長的過程,特別是最近連續發生在試點銀行的案件,更說明了神似的重要性和艱巨性。能否實現神似,能否盡可能縮短這個過程,人們將拭目以待。
五、關于改革試點的考核問題
質量互變規律是辯證法的一個基本規律。任何事物都是通過一定量的變化來實現質的飛躍。國有商業銀行改革是否成功, 關鍵要有量的考核。這次改革參照國際大銀行的先進經驗,確立了國內外能普遍認同的改革考核指標,即兩家試點銀行經過股份制改革,要在經營績效、資產質量、審慎經營等主要方面,達到并保持國際排名前100家大銀行中等以上的水平。具體指標共三大類七項。
首先要嚴格考核試點銀行的經營績效。
一是總資產凈回報率。總資產凈回報率是國際上考察商業銀行經營績效的綜合性指標。國際排名前100家大銀行近10年總資產凈回報率的平均水準為1%左右。兩家試點銀行總資產凈回報率2005年度應達到0.6%;2007年度應達到國際良好水準。
二是股本凈回報率。此次注資國家付出很大成本,為確保注資的效果和獲得良好回報,要對兩家試點銀行的股本凈回報率進行考核。國際排名前100家大銀行近10年股本凈回報率的平均水準在12~14%之間。兩家試點銀行2005年度應達到11%,2007年度應進一步提高到13%以上。
三是成本收入比。有效控制成本,是增強盈利能力的關鍵。國際排名前100家大銀行近10年成本收入比的平均水準在35~45%之間。從2005年度起,兩家試點銀行的成本收入比應控制在35~45%之內。
其次,要嚴格考核兩家試點銀行的資產質量。資產質量低下一直是國有商業銀行的頑疾。通過此次改革,要從根本上改變這種狀況。不良資產比率是衡量商業銀行資產質量的綜合指標,國際排名前100家大銀行近10年以五級分類方法測算的不良資產比率平均在2~3%之間。目前兩家試點銀行僅對信貸類資產實施了五級分類,擬在近期對非信貸類資產也實行五級分類。這樣,可按五級分類對全部資產進行考核。今后兩家試點銀行應將不良資產比率持續控制在3~5%。
最后,要嚴格考核兩家試點銀行的審慎經營水平。根據巴塞爾協議及國際銀行業審慎經營的通行做法,兩家試點銀行重點要在以下指標達到國際標準:
一是資本充足率。2004年,監管當局頒布了新的《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管理辦法》。該辦法嚴格執行了1988年巴塞爾協議的要求,并將新資本協議中有關監督檢查(第二支柱)和信息披露(第三支柱)的有關要求包括在內。從2004年起,兩家試點銀行要根據該辦法進行資本金管理,資本充足率要保持在8%以上。
二是大額風險集中度。大額風險集中度反映了商業銀行因授信過于集中而產生的經營風險,衡量指標主要是單一客戶貸款集中度。兩家試點銀行應采取有效措施,嚴格控制對同一借款人授信的集中風險,從2005年起對同一借款人的貸款余額與商業銀行資本余額的比例不得超過10%。
三是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反映了商業銀行對貸款損失的彌補能力和對貸款風險的防范能力。國際排名前100家大銀行近10年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的平均水準約為100%。到2005年底兩家試點銀行要分別達到60%和80%,到2007年底應繼續有所增長。
六、關于資本市場上市問題
根據改革方案,兩家試點銀行在完成股份制改造后,還需選擇適當時機上市。上市是一把雙刃劍,從正面看,可以改善銀行的股權結構、增強資本實力、樹立良好的市場形象。但是,應當充分認識到,上市決不僅僅是為了籌資,其根本目的在于將國有商業銀行變成真正市場化的主體。國有商業銀行通過上市成為公眾公司后,其公司治理和經營管理將會完全暴露在資本市場和社會輿論的嚴格監督之下,處理得好,將大大推動銀行建立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鍛煉和提高銀行的市場適應能力,有利于銀行的長遠發展;處理得不好,則將在嚴酷的競爭中被市場所淘汰。由此可見,國有商業銀行上市不是目的,目的是通過上市,在資本市場的監督和檢驗下,對現有運行機制和股權結構進行徹底的改造,實現績效的最大化。目前,盡管兩家試點銀行已初步建立了股份公司所要求的公司治理框架,但要想真正成為規范的上市公司,還有許多功課要做,當前重點應當是鞏固財務重組和公司治理改革的成果,防止不良資產出現反彈,防止重大案件發生,將上市前的各項準備工作做扎實。
七、關于在改革中防范風險問題
防范風險是銀行業永恒的主題,也是一切銀行改革的出發點和歸宿。國有商業銀行公司治理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從根本上改善經營管理,建立防范和化解風險的長效機制。公司治理改革和防范風險相互依存,相互影響。只有有效防范風險,才能證明改革的成功,才好下進一步深化改革的決心;只有深化改革,才能從根本上防范風險。
目前需要重點關注的銀行風險主要有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和操作風險。信用風險是指借款人或交易對手不能按照合約履行義務帶來的風險;市場風險是指因市場價格(利率、匯率、股票價格和商品價格)的不利變動而使銀行表內和表外業務發生損失的風險;操作風險是指由于內部程序、人員、系統的不完善或失誤,或外部事件導致直接或間接損失的風險。目前,信用風險仍然是銀行風險的主要表現形式,市場風險是銀行新的風險點,操作風險是銀行風險的重要根源。在整個改革中,要下大力量注重防范上述風險。
在改革中注重防范風險,還要特別注重遏制案件的發生。目前一些案件的暴露和查處,一方面說明了改革和監管的成果,另一方面也為深化改革和加強監管提出了新的課題。銀行案件高發,情況十分復雜,總體說來,首先還是銀行自身體制、制度建設、內部管理和監管方面的問題,這是我們今后工作的著力點;其次,不可否認,也有行業特點的因素,這也是即使發達國家銀行業案件也高于其他行業的原因;再次,還有歷史發展階段的因素,在人均GDP1000-3000美元階段,既是經濟的高速增長期,又是矛盾的凸顯期,這也是為什么計劃經濟年代案件相對較低的一個原因;另外,還有東方文化的因素,東方文化有西方文化所不具備的“所長”,也有自己的“所短”,這就是情面大于制度,這也是為什么一些法制比較完備的亞洲國家仍然存在銀行案件的一個原因。我們要全面認識銀行案件產生的自身因素和社會、歷史因素,整體防范,標本兼治,綜合治理,重在內因上下功夫,堅決遏制案件的發生,為改革創造條件。
八、關于改革的監管問題
正如有油門就要有剎車,有運動員就要有裁判員一樣,銀行改革也不可能完全通過自我完善來實現,加強監管是改革成功的重要保障。
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的監管可分為三個不同的層次。一是由銀行大股東(即財政部門、匯金公司)及銀行內部審計委員會、監事會、獨立董事等實施的自我監管,主要代表出資人進行監管,通過“三會”制度達到相互制衡,有效運行。二是銀監會負責實施的行政監管,代表廣大存款人利益進行監管,維護和促進銀行業的穩定和發展。三是由中介機構、行業自律組織、新聞媒體等實施的社會監管,代表一種社會公信力,促進公平競爭,構建和諧的經濟秩序。自我監管屬于內部監管,行政監管和社會監管屬于外部監管。自我監管、行政監管和社會監管共同構成一個相對完整的監管體系,可從不同側面確保改革的順利進行。
根據上述理念,此次改革,兩家試點銀行應實行嚴格的問責制和目標管理,董事長(法人代表)承擔第一責任人的責任,大股東通過對銀行重大事項的表決和一定程度的建議和質詢權實現自我監管;董事會內設的審計委員會通過制定符合現代公司治理要求的審計和內部稽核制度,保證銀行股份制改革目標的實現;監事會通過獨立的信息渠道以及同銀行內部審計部門的直接溝通,對改革過程中的風險進行監督和防范;獨立董事代表銀行小股東利益,監督和制約銀行大股東,重點對銀行重大風險特別是關聯交易引起的風險進行監控。
作為外部監管部門,銀監會主要通過現場檢查和非現場監管等手段,從方案審查、實施監控、過程檢查、風險提示等方面負責國有商業銀行改革的監管。根據《改革指引》,銀監會將對兩家試點銀行上報的綜合改革方案和各專項改革方案進行嚴格審核,并按有關程序進行批準;對改革情況進行定期不定期的檢查和調研,對改革的進展情況進行及時跟蹤和評估;充分利用派駐監管組掌握銀行改革情況,及時發現和解決改革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對銀行進行風險提示。銀監會的主要監管工作體現在對兩家試點銀行的按季考核中,每季對兩家試點銀行的改革進展情況進行全面考核,并形成專項考核報告上報國務院。
根據改革的進展情況,兩家試點銀行需要適時接受中介機構的審計,有關審計結果應當向社會公布或與監管機構溝通;兩家試點銀行及有關部門還應當加強改革的信息披露工作,以適當的方式向社會披露改革進度情況,就改革中的有關問題與新聞媒體等及時溝通,接受社會監督。
九、關于工、農兩行的綜合改革問題
在中、建兩行實施股份制改革的同時,工商銀行和農業銀行也需要從解決資產質量和經營效益方面入手,深化內部改革,強化基礎管理,加快創新發展,盡早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啟動改革進程。工、農兩行的改革主要要把握好以下幾點:
一是充分認識改革的重要性。工商銀行是我國最大的國有商業銀行,農業銀行是我國機構網點最多的國有商業銀行,啟動工、農兩行改革對于全面推進中國銀行業的改革、真正化解中國銀行業的風險,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因此,工、農兩行要生存要發展,就必須改革,別無他路,全社會對此要有充分認識,兩行要做好充分準備。
二是充分估計改革的艱巨性。工、農兩行無論在資產總量,還是不良資產規模方面,都比中、建兩行大得多,其內部管理、歷史遺留問題以及內外部關系也復雜得多。推進工、農兩行改革要涉及更多的利益調整,同時也將遇到更大的阻力,對此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
三是充分考慮兩行改革的特殊性。目前工行改革方案正在抓緊研究制定中,工行的主要服務對象是工商企業,工行的改革同國有企業改革緊密相連。國有企業改革特別是政策性破產對工行的改革將產生不確定性,工行要充分認識到這種不確定性,財務重組工作一定要做實,財務重組后的各項指標不能放寬標準。農行主要面向三農,三農問題目前在中國不可能完全靠市場的辦法來解決,這是農行改革的最大特殊性。因此,農行的改革應當在整個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的框架內考慮,在這個前提下,結合自身實際,提出可比方案,抓緊進行論證。
總結過去,是為了更好地把握未來。目前,國有商業銀行改革正處于關鍵時期,作為一名改革的參與者以及這些歷史事件的親歷者,借此機會談幾點看法,僅代表個人的學術觀點
分享到:
微信
一鍵分享
更多
上一條新聞:
藝術玻璃 裝飾收藏兩相宜
下一條新聞:
酒店百科
采購流程
|
常見問題
|
付款方式
|
送貨方式
|
意見投訴
|
網站聲明
|
友情鏈接
|
新聞資訊
|
快遞查詢
|
廠家加入
注:本禮品網的商標及圖標部分屬客戶注冊商標,僅供參考,制做生產需合法授權,并無現貨發售。
COPY RIGHT?2004-2019 http://www.51maigps.com義烏禮品城
主辦單位:
義烏華品貿易有限公司
浙ICP備08014358號-29
主站蜘蛛池模板:
漳浦县
|
黔江区
|
达尔
|
阿合奇县
|
宣威市
|
扶余县
|
六枝特区
|
嘉定区
|
包头市
|
常德市
|
微山县
|
广西
|
吉水县
|
临夏县
|
邳州市
|
巴塘县
|
左贡县
|
缙云县
|
纳雍县
|
探索
|
上饶市
|
澄迈县
|
云南省
|
恩施市
|
泸溪县
|
祁东县
|
咸丰县
|
霍山县
|
垦利县
|
永州市
|
赤壁市
|
万年县
|
邢台市
|
古交市
|
双辽市
|
瓦房店市
|
五指山市
|
缙云县
|
平利县
|
贵州省
|
新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