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水周專家教咱們省錢
家里四成水費從馬桶沖走
沈陽晚報訊(記者 朱峰)昨天上午,山東堡社區82歲的低保戶沈成信老人,樂呵呵地看著市節水辦工作人員把自家的舊式水龍頭換成了節水型水龍頭。5月13日,是全國城市節約用水宣傳周的第一天,全市有300多戶家庭免費更換了節水型龍頭。
更換節水型龍頭,能給老百姓家省下多少水?居家過日子,還有哪些省水小竅門?記者請市節水辦的葛敬臣科長幫市民算了一筆賬。葛科長告訴記者,沈陽市是全國40個嚴重缺水城市之一,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為341立方米,是全國人均占有量的1/6,還不足全省人均占有量的2/5。今年節水宣傳周的主題是:“全面普及使用節水型生活用水器具,大力推進節水型城市建設”,就是要倡導老百姓從日常生活的每一個細節入手節水降耗。
葛科長舉例說,老百姓過日子,最浪費水的地方在哪?廁所!抽水馬桶是家庭污水的最大來源,占耗水總量的40%。相當于每交100塊錢的水費,有40塊錢被扔進馬桶里沖掉了。如果我們在馬桶的水箱內放入一塊磚頭或者是裝滿水的瓶子,就可以減少水箱的貯水量,而沖力不減,每沖洗一次就可以節水1.44公斤。按照三口之家每人每天沖廁所兩次計算,每月可以節水260公斤。
除了馬桶以外,淋浴占污水的30%,洗衣、廚房占10%,雜項污水占5%。因此,國家明令規定淘汰包括螺旋升降式水嘴、一次性沖水量9升以上的馬桶、花盤式廁所沖洗閥、上導直落式高位水箱等用水器具,倡導使用具有陶瓷片密封式水嘴、延時自閉式水嘴、感應式水嘴、一次性沖水量不超過6升的便器等節水型用水器。
使用了節水型器具就可以達到節水目的了嗎?葛科長認為,關鍵在于市民平時要養成良好的用水習慣。作一個對比:水壓在一公斤時,一個水龍頭在大流(最大量)時的漏水量是每小時670公斤,而線流(中等流量)時為每小時17公斤。其實,平時我們洗臉、洗菜,采用線流就完全可以。為了節約用水,我們平時可以把水門擰小一半,減少水的流量。日積月累,還可以省下不少水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