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峰
家電團購異常火爆
如今,團購已經風行于普通消費者的生活之中,在家電市場,隨著競爭的加劇,團購也逐漸流行開來。3月底,在成都某網站組織的團購活動中,報名第一天就呈現異常火爆的局面,網上訂單總額一次竟達到數百萬元,參與者多達300多名。
記者在該網站團購專區看到,這里儼然已經成為了一個網上家電大賣場,不斷有網友貼出自己的團購清單,同時由網友自發充當的“價格探子”也將各自在賣場打探到的最低價格進行上傳——“2匹的空調柜機最低6000元”、“42英寸的液晶電視我發現有賣1.1萬元的了”……據主辦方表示,本次團購活動的最大特點就是“自助式砍價”,只要是你能夠收集到的最低價,都可以以更便宜的價格成交。
不僅在成都,在上海、北京、南京、廣州等大城市,甚至在一些中小城市,如今團購風也是非常火爆。正是看到了這股團購風中的商機,包括國美、蘇寧、五星在內的各大家電零售巨頭都競相開展了團購活動。
據國美、蘇寧負責人介紹,傳統的團購大部分集中在企業的節日禮品采購,而現在,團購銷售越來越多地與個人消費者聯系起來了。“進入2月以來,小家電每天都會有三四十萬元的銷量,團購約占每日銷量的30%-40%。”國美的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還會經常舉行大型的“閉店團購”活動,只允許特定的團購消費者入場。
陷阱密布團購背后隱憂難除
雖然團購能給消費者帶來低價等實惠,但是由于市場不健全,在團購風行的背后,也存在著騙取訂金、服務縮水、虛假低價等各種欺騙、損害消費者利益的行為。
廣東消費者劉女士在她家小區論壇上看到一條團購信息:某人稱正在組織團購空調,所購空調的團購價比市場價低了近800元。參與者須先交500元的訂金。劉女士和其他參加團購的業主紛紛交了訂金。但過了一周左右也沒音訊,當各業主再與組織者聯系時,發現其手機已關機,他的“公司”也已人去樓空了。
消費者張先生在某團購網站上看到某知名品牌 數碼相機,團購價比市場價低了400元,而且網站保證該產品絕對是行貨,并有免費保修,還送電池。可是等拿到相機后,張先生卻發現,他買的產品保修期只有半年,而且附送的電池也非原裝電池。網站對此的解釋是:產品的確有保修期,也有電池送,他們沒欺騙劉先生。
胡女士參加了由某百貨商場組織的新居用品團購活動,購買了一臺吸油煙機和燃氣灶,以商場的“驚喜價”計算,胡女士此次團購省去了400元。但送貨當天,送貨工人把貨送到胡女士家就走了。對此商場解釋是只承諾送貨上門,不包安裝。要安裝還得另付200多元。
中國家電協會副秘書長陳鋼表示,目前家電團購的組織形式還存在著一些缺陷。與家電連鎖經營相比,也遠遠未成氣候,仍然扮演著主渠道以外的一個補充角色。
中國消費者協會消費指導部主任王前虎提醒消費者,對于團購活動,目前還缺乏相關條款或規定。自發組織團購活動時,消費者在與商家進行價格談判中,往往沒有書面的協議來約束商家,因此消費者的權益很難得到有力保障。
團購家電要重視價格、服務和質量
在團購帶來實惠和方便的同時,五花八門的團購陷阱也應運而生,對此,專家提醒消費者必須提高警惕,擦亮眼睛,小心團購里面的貓膩。
首先當心團購“黑中介”。在形形色色的團購網站、團購公司中,不乏商家自己操作的“促銷”行為,而購買者從網站上收集到的各類團購信息,很可能是商家刻意發布、誘騙消費者的虛假廣告,團購的參與者則是商家派出的“暗托兒”。專家提醒,如果發現某團購網站、公司長期只做某些品牌,消費者就要當心了,很可能他們就是團購“黑中介”。
其次是小心團購公司臨時悔約。市民王先生參加了一個團購小組,好不容易與團購公司談妥價格并提前繳納定金,臨近交貨日期,團購公司卻稱此價格廠家不批準,要買必須再加錢。團購以失敗告終。專家表示,只要團購公司承諾了優惠價,就要承擔風險,不能因其失誤而把風險轉嫁到消費者頭上,消費者遇到類似團購悔約的情況可進行投訴。
三是不要輕易交定金,在參加團購時,一定要認真了解團購公司的合法性,盡量不要把定金或首付款交給團購公司,而應直接交給銷售商,并索取正規發票。
四是當心明降暗升,價格便宜服務縮水。專家指出,團購主要是四是當心明降暗升,價格便宜服務縮水。專家指出,團購主要是通過網絡或其他途徑組織起來,擁有足夠量的同類購買需求的消費者來提高談判過程的議價能力或是在商品銷售鏈中的話語權,從而爭取更多的價格或服務優惠。由此導致一些消費者過于關注價格上的折扣,而忽視了產品的質量和售后服務,導致一些商品的價格表面似乎降幅很大,可是質量和服務卻也相應地被大打折扣,團購帶來的實惠最終成為泡影。
因此,專家提醒消費者,參加家電團購一定要謹記:價格、質量、服務,一個都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