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不完全統計,2006年有480萬消費者喬遷新居,需要換新的家電,而2007年這一數字肯定會增長。如果按照均價一套家電1萬元粗略計算,市場容量近500億元。
這是一塊等待分食的蛋糕,眾多家電企業都虎視眈眈。但究竟誰能從中獲利,戰略和切入點是非常關鍵的。
本報訊 (記者馮秋瑜)3月31日~4月1日,海爾在天河廣百中頤店門前舉行了“整套家電”的團購促銷活動,據統計,活動期間,已經達到了1000套的銷量。記者近日在采訪中發現,目前不論是家電賣場還是家電制造商,都在積極發展團購和套購等新的銷售模式。在成都最近的一次家電團購活動中,網上的訂單達到了數百萬元。
賣場:團購已占銷量三四成
據國美、蘇寧負責人介紹,傳統的團購大部分集中在企業的節日禮品采購,而現在,團購銷售越來越多地與個人消費者聯系起來了。“進入2月以來,小家電每天都會有三四十萬元的銷量,團購約占每日銷量的30%~40%。”家電賣場負責人表示,個體消費者組團來團購,無論是價格、產品質量還是售后服務,都將享受到團購的待遇。
此外,據國美介紹,他們還會經常舉行大型的“閉店團購”活動,只允許特定的團購消費者入場。
廠家:套購模式成新營銷
國內家電廠家的主流渠道主要是大型賣場和自建渠道兩種方式,近年來,廠家也在越來越多地與團購組織聯系,直接給出團購的優惠價格,縮短了銷售流程。
另一方面,“套購”也成為一種新的營銷方式。2006年9月25日,海爾率先成為國內唯一達到成套標準的家電企業。“套購”的家電產品包括了抽油煙機、燃氣灶、消毒柜、電飯煲、微波爐、熱水器乃至 冰箱、洗碗機等家電產品。事實上,“套購”方式并非海爾獨創,LG、三星、松下、伊萊克斯等許多國際知名企業早就在其本國推出了成套家電,并成為當地家電市場的主要高端消費方式。據記者了解,繼上個月在北京建立全國第一家旗艦店后,近期這種全新的套購模式也將落戶廣州。
“家電的不和諧長久以來存在于購買、使用、服務、美觀等多個環節。家電購置如果東家選,西家挑,通常累個七暈八昏,而且很難置備齊全。辛苦配齊了家電還要花很長的時間閱讀不同的說明書。而且這樣購置的家電還很難達到外觀上的和諧統一。服務更是如此,家電品牌多,安裝、維修、護理都要聯系十多個家電廠商售后部門,服務質量差的,就更會不勝其煩了。”海爾集團副總裁周云杰表示,“當然海爾并不是簡單的將產品來個大拼盤,也不是為了降低價格來吸引用戶。海爾考慮的是針對不同的渠道開發不同的產品,針對不同的消費者群體設計不同的整套家電。不僅單純是地域上、價格上,更重要的是通過不同的消費群體,來推廣海爾的整套家電。”
消費者:團購熱點在空調 液晶
“在團購現場,只要是你能夠收集到的最低價,都可以更便宜的價格成交,確保成為全城最低價格。”東莞一家每年都要團購禮品的公司財務經理葉先生告訴記者,該公司曾向賣場一次性購買單價為400多元的微波爐200多臺,結果團購價200元不到。賣場證實了這種優惠:“對于大宗團購客戶,我們會給予8.5折等不同幅度的優惠。”
據了解,在目前的家電團購中,消費熱點主要集中在空調和 液晶電視上,有網友甚至一口氣在網上訂購了5臺空調。網友“繼續”稱,聽說現在許多家電廠家和家電賣場都在囤積空調,等待五一過后提價銷售,因此希望通過這次網上團購買到更便宜的空調。
北京市民王先生認為,“團購就是力量”。消費者在購買商品的時候,涉及到的問題太多,消費者作為一個個體,幾乎不可能把方方面面的問題都搞明白,而團購可利用集體的智慧,再借助專家的經驗就能解決這些問題。這樣,在某種程度上就緩解了買賣雙方信息不對稱造成的交易不公平和低效率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