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憂郁癥”困擾都市白領
入冬后,不少人明顯感覺到心情不如夏季“陽光”,常常感到情緒低落、睡眠不足、注意力不集中等。相關調查顯示,“郁悶”已成為一種季節病。
最近的醫療氣象學研究則把“郁悶”在冬季的加速流行這種現象歸因于“季節性情緒失調癥”或“季節性情感障礙”。
冬季,我很郁悶!
醫學專家介紹,季節性情緒失調癥是因天氣變化而產生的一種情感障礙,多在秋冬季出現,隆冬時節表現得更為突出,所以也被稱為“冬季憂郁癥”。季節性情緒失調癥患者先有無精打采、乏力、失眠、易感“疲勞”等癥狀,繼而情緒低落、憂傷,對任何事都不感興趣;有的患者神情呆滯、慵懶少動,嚴重者會悲觀厭世。有統計表明,40%的季節性情緒失調癥病人曾因情緒極度低落而產生過自殺念頭。除以上癥狀外,病人往往伴有睡眠時間延長、飲食失控、體重增加、自信心減弱等表現。
專家指出,“冬季憂郁癥”多見于常年在室內工作的人,尤其是體質較弱或極少參加體育鍛煉的腦力勞動者,以及平素對寒冷比較敏感的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心理學家也有調查指出,約3%的辦公室工作人員在冬季里會出現精神不振、煩躁、焦慮、嗜睡等問題,這一現象在大城市中更為突出。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上冬季憂郁癥。在年齡介于20歲至40歲的患者中,患冬季憂郁癥的患者男女比例約為1∶4。
冬季,氣候影響心情
專家介紹,冬季容易出現“憂郁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幾乎都與冬季特有的氣候有關。晝短夜長的冬季,日照時間的縮短,這是情緒憂郁的主要誘因。現代醫學研究證明,在人的大腦底部,有一種叫松果體的腺體,能分泌出一種“褪黑激素”,這種激素能誘人睡眠,使人意志消沉,生出抑郁不歡之情緒。夏日和初秋,由于陽光充足,這種“褪黑激素”分泌較少;入冬以后,由于日照時間減少,強度減弱,這種激素會有較多分泌,從而使人的甲狀腺素和腎上腺素分泌受到抑制,人體細胞就會“偷懶”,心情自然就易低沉消極,這就是古人說的“天昏昏兮人郁郁”。
據醫療氣象專家研究,在低溫條件下,人的新陳代謝生理機能處于受抑狀態,容易產生內分泌功能紊亂,從而導致情緒低落、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會出現心慌心悸、失眠多夢等癥狀,這就是通常人們說的“低溫抑郁癥”。
此外,冬季的低溫、干燥和較高的氣壓,對許多生理疾?。ㄈ绻谛牟?、高血壓、哮喘、腦動脈硬化癥)均有不利影響,患有這些病的人,常常會有一種恐懼心理。冬季又是死亡率較高的季節,一些老年病患者常在心里把冬季視為一個“坎”,總怕自己過不了冬天,從而產生消極情緒。
擁抱陽光抵抗郁悶
專家建議,抵抗“憂郁癥”侵襲,首先要加強體育鍛煉。冬季是進行各種運動鍛煉的好時機,如跑步、快走、打拳以及進行各種球類運動等。通過運動,體內的新陳代謝加快,腎上腺素分泌增多,會使人情緒開朗、精神愉快。在雙休日,也可外出旅游,如登高遠眺,飽覽自然美景,會使心胸開闊。
二是注意身體營養平衡。冬季人體內氧化過程加速,以產生更多熱量來抵御寒冷。因此,冬季需要供給充足熱量的飲食來滿足身體需要,如多吃產熱量高的肉類、蛋類、花生、豆類等,尤其像羊肉、牛肉,不僅營養豐富且產熱量高,可增強御寒能力。當然,富含維生素的蔬菜水果也不可缺少。另外,在情緒低落時不妨飲點綠茶、咖啡,吃些香蕉、巧克力等,也有興奮神經系統、改善心情的作用。
三是增加光照時間。冬季多曬曬太陽,多做戶外活動,對預防憂郁癥有很好的效果。同時室內白天不要掛窗簾,晚間宜增加照明燈的亮度。
另外,當你情緒低落時,不妨做做其他事情來分散注意力。如看書報、聽音樂,或找朋友聊天談心,盡量有意識地多與精力旺盛又對生活充滿激情的人交往,以帶動自己的生活熱情,這樣可將憂郁減到最低程度。當你實在煩悶無法解脫時,還可找心理醫生咨詢。(裘曉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