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圣誕禮品價格上漲不少由于銷售情況不樂觀,很多經銷商超過四成貨沒賣出去。
從門庭若市到門可羅雀,這就是沈陽圣誕禮品市場幾年前和今年的寫照。
受物價上漲等因素影響,今年圣誕禮品銷售在沈遇冷,不少商家庫存積壓,我省玩具企業也因這塊市場萎縮而拒接圣誕訂單。
價格上漲圣誕禮品失寵
按理說,現在圣誕商品應該進入了銷售高峰,但今年的高峰連往年的低峰都不如。
筆者在沈陽各大超市及批發市場走訪時發現,圣誕商品銷售區域門庭冷落。“今年圣誕生意不好,一直沒幾個人來買。”昨日中午,五愛市場業戶潘先生顯得很清閑。
往年熱衷于購買圣誕商品的企業、飯店等,今年的購買量也大幅縮水。“往年,有企業最多一次性買十萬塊錢的圣誕禮品,今年買一千塊錢算多的了。”批發圣誕禮品的劉先生說。
總體來看,圣誕商品銷售價格上漲不少。做批發圣誕禮品的劉先生和李先生說,今年進價漲了,所以賣價也不低。“圣誕老人玩具每個30元,去年也就20元。”業戶李先生說,圣誕鈴鐺去年30元,今年漲到了45元,裝飾完的圣誕樹去年400元,今年漲到了500元。
庫存積壓商家面臨虧本
據了解,去年一般商家投入10萬左右賣圣誕禮品,毛利潤能在3萬左右,而今年同等投入利潤能突破2萬元的都鳳毛麟角,而不少商家都是虧本。
“今年做圣誕生意賠錢了,到現在本兒還沒回來呢!”五愛市場業戶李先生說。而潘先生因為擔心貨物會積壓,幾天前就開始甩賣了,12元一張的圣誕老人卡片5元錢就出手了。
批發圣誕禮品的劉先生說,去年圣誕前夕,他家僅剩10件貨,部分商品甚至出現了斷貨,而今年到現在還剩30多件貨。
據調查,由于銷售情況不樂觀,很多圣誕禮品經銷商有超過四成貨沒銷售出去,如何解決存貨成了一個棘手的問題。
企業利潤低我省企業推掉圣誕訂單
圣誕禮品市場的日漸蕭條,從玩具廠的訂單上就可以反映出來。
早在幾年前,我省很多玩具企業熱衷于接圣誕禮品訂單,但如今很多企業卻避而遠之了,即便商家找上門來也會毫不客氣地推掉。
大連某玩具廠總經理盧濤說,今年下半年他推掉國內外圣誕訂單有十幾筆。
“金融危機以后,圣誕市場就不算太景氣,包括國外也是如此。因為訂單都比較小,而企業還需要投入大量的設計、研發費用,所以玩具企業都不愿意去做。”盧濤說。
盧濤說,由于人民幣持續升值,也使得出口的圣誕禮品利潤越來越少,“前幾年圣誕禮品的利潤可達20%以上,現在利潤還不到10%,如果再受到其他因素影響,很有可能賺不到錢。”
大連另一家玩具企業負責人說,圣誕市場的日漸蕭條,并不代表玩具市場不景氣。
據該負責人介紹,國內玩具消費漸漸升溫,目前該企業工廠加班加點,生肖玩具的訂單都忙不過來。
賣家洋節一年不如一年
事實上,不僅圣誕節,其他洋節的消費近幾年也開始降溫。
昨日,五愛市場一家玩具檔口售貨員說,除了圣誕節外,降溫最明顯的就是萬圣節。
“前幾年萬圣節時,很多年輕人都會買面具,最多的一天賣了200多個面具。”售貨員說,而今年萬圣節一天只能賣三四十個。
“洋節銷售確實一年不如一年。”另一業戶說,洋節商品實用性非常小,節日一過就成廢品,一些沒有市場的商品逐漸退市,這也導致這塊市場萎縮。
專家洋節消費降溫正常
遼寧產業經濟研究所所長方天堃認為,市場導向決定生產規模,當圣誕禮品市場出現萎縮時,便迅速反映到生產領域。
方天堃說,隨著洋節的頻繁到來,人們已經出現了節日疲勞,消費熱情也逐漸下降。
此外,由于洋節的消費群體以年輕人為主,在物價上漲、通脹預期加劇的情況下,年輕人的消費能力受到限制。
對于單位來說,圣誕禮品的消費多屬于非必需消費,因此很多商家會選擇縮減開支,所以洋節消費降溫是一種正常的市場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