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同學的禮物
生活在城市的你,有多久沒收到過身邊人手工制作的禮物了?又有多久沒以這樣的禮物贈予他人了?
湖北漢口學院藝術設計學院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大一(3)班的40位同學最近都收到了這樣一份禮物班長彭歡為全班每個人織了一雙毛線手套。
彭歡原本并不會織毛活兒。今年冬天,為了給同學們送上一份特殊的禮物,她花了200多元在網上買了天藍色和咖啡色兩種毛線,開始學著織手套。天藍色是女生的,咖啡色是男生的。剛開始,她織起手套來還笨手笨腳,熟練以后,2個小時就能織一雙。
彭歡的同學在微博上曬出了班長織的一堆手套,網友們看到后無不表示羨慕,不少人發出同樣的感慨:“我也想要這樣的班長!”
溫暖是可以傳遞的。隔著千山萬水的我們,即使沒有收到手套,也感受到了那份關愛。
給對岸的禮物
如果把你生活的城市畫成漫畫人物,你覺得他是美女還是帥哥?在臺灣女孩“涵仔”的筆下,大陸的31個省市都有了自己獨一無二的容貌和性格。
18歲的“涵仔”是臺灣一所大學動畫游戲系的大一學生,曾在大陸生活6年,對各地的文化風俗情有獨鐘。去年9月,“涵仔”要回臺灣讀書,臨行之前,她拿起手中的畫筆,創作了31個省市的“省擬”漫畫,以此紀念自己的大陸生活。
為了更好地了解大陸各省市的風土人情,“涵仔”花了1萬多新臺幣購買了各地的旅游圖書和地圖集。最近,“涵仔”筆下的31個“省擬”漫畫人物粉墨登場,帶著濃郁的地域特色和傳統文化氣息,活潑可愛的機靈勁兒讓網友贊嘆“萌翻了”。
年少的情思最珍貴。這份來自海峽對岸的禮物,寄托了鄉愁幾許?
給傳統的禮物
在百度搜索“蛇”,自動聯想的第一個詞就是“蛇年祝福語”。
作家馬伯庸最近在微博吐槽:“那些絞盡腦汁撰寫新春賀詞既要嵌進蛇字又要吉利喜慶的同志們,你們辛苦了!”為什么這么說?馬伯庸進一步詮釋了按各個生肖撰寫新春祝詞的揮墨空間,其中“以龍、虎年最易,本喻俱佳,美詞豐沛,筆下騰挪無不自如”,而“只有蛇年,除了金蛇狂舞以外一無是處,堪稱生肖寂寞之王者。”
此言一出,遂得網友呼應無數:有幽默者詼諧道,“祝您全家在新的一年里,虎頭蛇尾,畫蛇添足,龍蛇混雜,強龍壓不過地頭蛇”;有實誠者給出“萬能格式”,“蛇年吉祥、蛇年大吉、金蛇獻瑞”;還有變通高手的鬼馬點子,“祝您新年蛇騰虎躍,蛇飛鳳舞,蛇蛇生威,蛇到成功,蛇馬精神……”
節日習俗與漢語言的趣味,是傳統文化給現代人的饋贈,而風趣嬉戲中對它們的溫習與回味,又何嘗不是我們對傳統文化的一次深情回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