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力寶集團原執行總裁張金富和財務總監馬錦輝被喻為張海的左膀右臂,健力寶很多巨額款項的使用都是由張金富和馬錦輝簽字同意,因而這兩人也就成為了健力寶案件最為關鍵的人物。張海案發后,兩人神秘失蹤,傳說已經潛逃海外,一度還有傳言馬錦輝已經服毒自殺,這為案件的偵破帶來了困難。
來自一位原健力寶供應商的消息表明,馬錦輝于不到半個月前被捕獲,目前正在接受警方調查;這個消息得到了健力寶一位原高層的確認,本報致電佛山警方求證時,辦公室一位工作人員以“具體是由下面部門辦的”為由不置可否。
馬錦輝,香港人,李經緯時代就已經任職健力寶集團,擔任三水健力寶富特容器有限公司(下稱“富特容器公司”)總經理。富特容器公司是健力寶集團與美國波爾亞太有限公司聯合興辦的中外合資企業,主要為健力寶集團生產易拉罐,馬錦輝是外方代表。健力寶一位現任財務經理介紹,馬雖任老總,但是“并沒有實權”。
2002年健力寶轉手張海等人后,馬錦輝命運大變,被提升為健力寶集團的財務總監并繼續兼任富特容器公司總經理。由于張海在健力寶施行集權式管理,作為親信的馬錦輝和張金富就成為健力寶除張海外最有實權的人。
在張海等人主政的兩年里,健力寶的財務狀況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曾有大鵬投資有限公司基于盡職調查的需要,拿到了健力寶自己出具的財務報表,其中一份報表是截至2004年10月底,數據表明健力寶總負債為41億元,其中銀行借款為19億元,銀行票據為3.9億元,即銀行方面總負債為近24億元;還有一份是截至2001年末張海等人還未進入時的報表,數據表明其總負債為25億元,其中銀行方面負債為14億多元。該數據表明,短短兩年里健力寶的銀行負債增加了10億元,其他經營負債增加了11億元,健力寶的內部形成了一個比股權重組前更加巨大的窟窿。
2004年9月,健力寶集團向多個方面舉報,張海、張金富、馬錦輝等人以做假賬、虛增庫存、虛開銷售發票、私設個人持股湖北和哈爾濱兩間“健力寶公司”以及私人長期借款等方式,造成健力寶多達7億多元的資金流失,此后張金富和馬錦輝即不見蹤影。半年多后的2005年3月24日,張海被捕,對于后二人的追捕則一直在進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