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場復蘇的同時,主力市場歐美的過節口味也漸漸發生了變化,圣誕老人、圣誕球、圣誕樹“老三樣”也忙著變臉:圣誕老人不再是座上賓,圣誕球和圣誕樹也以特殊的裝扮迎接節日。不過,浙江廣大外貿企業自有應對招術。
圣誕泡沫球上貼珠,身價增百倍
林明是溫州瑞安一家禮品企業的包裝工人,做了10多年的圣誕掛件泡沫球包裝,他突然發現手中的球花樣越來越多了,形狀多了,手感也變了,提絲的,貼珠的,布藝的……鮮艷的偏紅底色也改成了五顏六色。
溫州瑞安林溪鄉,一個從事圣誕工藝品20多年的鎮子,年產值3億元,其中一半是圣誕球。“圣誕節就那么幾樣主導產品,每年都是老面孔。跑跑量還可以,想要增長就很難了。”瑞安市雙明圣誕禮品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建明表示,該公司年去年銷售2000萬美元,其中圣誕球就占了近七成,從年初開始,他們就下功夫搞技改找創意。
把塑料泡沫變成球,多年的沿用方法是用人工土制的鍋爐,把水燒開,放入鋁模具成型,不僅速度慢,規格不統一,而且有污染。瑞安林溪鄉投入800多萬元進行設備更新改造和開發新產品,生產泡沫球的生產線現在換成蒸汽爐灶后。“質量有保證,速度提高2倍,2家企業生產量相當于去年的16家,用工也少很多。”瑞安林溪鄉經貿服務中心主任告訴記者,今年鄉里上億個球就是這么出爐的。
不過,要賣出好價錢,還得另動腦筋。在雙明圣誕禮品有限公司里,設計人員的創意加上工人的巧手,斑斕的珠子一顆顆粘到了球體上,雖然很費工時,但也為廠家換來好收成:以往五分錢一個的圣誕球現在最高賣到了五六元,身價一晃增長了近百倍。另外還有提絲球,通絲球,鉆石球,這些當下圣誕潮品,靠的都是細致活。
據了解,瑞安市雙明圣誕禮品有限公司今年的圣誕定單增長了20%以上。
定單萎縮,“圣誕老人”今年地位不保
戴凌峰是意大利德亞公司杭州辦事處負責人,有著十多年的圣誕禮品采購經歷。為更新圣誕采購菜單,他每年都要花很多時間下工廠、逛展會,除了搜羅新玩意,原有的產品結構也在不斷調整。
“今年明顯感覺到圣誕老人采購得少了。”戴凌峰說,往年他所在的公司大大小小的圣誕老人要采購10來個貨柜,共計5萬多個。不過今年,公司似乎對這一塊并不感興趣了,定單急劇萎縮,出貨量寥寥。“這可能跟該國消費習慣改變有關,追求新穎時尚的東西。
岱山縣興發玩具廠專做圣誕老人,總經理潘立云說這碗飯確實越來越難吃了。
“一方面是成本上漲,起碼15%,但售價沒增長那么快,多出的成本只能靠自己消化了。”潘立云說,傳統產品搞創新,投入非常大,“以前追流行追時尚,高科技的圣誕老人幾十美元,走量非常少,反而是幾美元的圣誕老人好賣多了。”同時,他一直有種危機感:越南、菲律賓、印度等國家生產的低價圣誕老人玩具,外觀上與中國產品相當接近,價格更低廉。
給圣誕樹掛上LED
今年受塑料、鐵管銅皮等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影響,絕大多數傳統品種的圣誕產品的利潤下滑到了5%以內,一棵圣誕樹只能賺到兩三角錢。
浙江五洲燈飾有限公司從1998年就開始出口燈飾工藝品,攤子越鋪越大,利潤卻越來越薄。在跑量與利潤間,他們傾向后者,重心轉向開發一些工序復雜、附加值高、利潤好的新產品。比如公司主打的一款光纖樹,樹高一米五,樹身內部有18個LED燈泡,這種光纖樹樹身底部連接電源,通過18個LED燈泡發出色彩豐富的光。目前這個光纖圣誕樹出口價格為18美元,比普通圣誕樹要貴兩三倍。“現在一個LED燈泡價格降到了一毛左右,歐州普通家庭也能承擔。”該公司外貿部趙先生說,光這一塊,今年可以帶來10%以上的利潤增長。
義烏目前是全球最大的圣誕用品出口基地,全球一半、美國市場的70%、歐洲市場40%以上的圣誕用品都來自義烏。義烏市場圣誕商機的表現,歷來被認為是一年中小商品市場行情好壞的重要標志之一。據義烏海關統計,2009年受金融危機影響,圣誕用品銷量下滑非常明顯,全年有7個月的銷售同比為負。但從今年1月份開始,銷售就迅速由負轉正,同比增幅達80%左右,特別是進入圣誕用品傳統訂購旺季的5月份以來,單月銷售都超過百萬美元,增幅都超過100%,7月份單月銷售達1100萬美元,同比增幅接近200%。
銷售增加,但廠家和經營戶的利潤卻沒有增加,甚至還在減少。“價格競爭早就不合時宜了,廣大廠商必須盡快進行創新研發,提高產品附加值。”義烏明智玩具貿易有限公司負責人童元智說。提高產品的成長性和利潤空間,正是浙江廠商淘金圣誕商品的下一個關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