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80%~90%的圣誕禮品都是中國制造,”昨日(9月6日),義烏玩具協(xié)會副會長樓其進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與去年相比,今年義烏的小商品出口有了明顯回暖跡象,其中生產企業(yè)收到的圣誕禮品制造訂單已經排滿到11月份。
伴隨著原材料以及人工費用的大幅上調,樓其進告訴記者,今年義烏的圣誕禮品價格普漲5%以上。
9月迎來訂單高峰
辦公室電話一個接著一個響起,張經理看了看今年排得滿滿的訂單,告訴電話另一頭的國內沃爾瑪和家樂福的圣誕禮品采購商“你們的訂單要排到11月份了”。
張經理所在的索特電子玩具有限公司在義烏主要從事電動玩具生產,“俄羅斯在義烏拿的圣誕老人里面起碼有70%是從我們企業(yè)進的貨。”
除了原料價格上漲之外,張經理表示今年壓力比較大的還有人工費,“今年工人的工資漲了15%~20%。”
第一紡織網總編輯汪前進表示,“出口產品漲價是大勢所趨,無論從國內還是國外來看,都是成本剛性增加。”面對這樣不可避免的成本上調,樓其進告訴記者,義烏今年的圣誕禮品普遍上漲5%以上。
“這個5%的漲幅,我們企業(yè)通過推出新的產品來消化。”張經理表示,通過改變玩具的衣服款式或者內涵音樂或者玩具的動作等方式來不斷推陳出新,通過新產品的價格上調從而消化掉產品的成本壓力。
樓其進指出,圣誕節(jié)禮品屬于季節(jié)性產品,突發(fā)性的需求量比較大。算上運輸時間,9月份基本就是這些圣誕產品的訂購高峰期。
張經理指出,今年的高峰期出口訂單增長率比往年高出了30%~40%。面對成本壓力,張經理表示,“圣誕禮品的毛利率工廠能達到10%~15%。”相比之下,義烏批發(fā)商的毛利率就要低很多,只能在5%左右。
產品創(chuàng)新成競爭關鍵
樓其進指出,“去年下半年到今年,相較于出口的回暖,內銷的玩具銷售情況不好。”金融危機致使大部分只做外銷的企業(yè)改變路線,轉為內銷、外銷一起做,“內銷的市場份額自然就減少了。”
華泰聯合證券紡織服裝行業(yè)分析師汪蓉指出,“出口行情好,是因為今年出口形勢是恢復性行情,并不是繁榮的表現。去年一些積壓的訂單,今年集中釋放,出口增速恢復平穩(wěn)。”
汪蓉指出,出口是否會繼續(xù)增長“要看國外需求。最近國外需求變化并不是特別明顯,不久后出口需求增速可能會有回落,不會出現前三季增幅達30%的情況。”
汪前進告訴記者,“出口企業(yè)面臨兩極分化比較嚴重,好的企業(yè)訂單接不完,差的企業(yè)面臨壓力很大。”對此,樓其進指出,“這些企業(yè)只能在產品上創(chuàng)新,同質化競爭沒有生存機會。”
中投顧問流通行業(yè)研究員黎雪榮向《每日經濟新聞》表示:“我國的小商品最大的優(yōu)勢就是價格優(yōu)勢,如果價格上漲,其競爭優(yōu)勢將會下降。這也將成為影響出口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另外,從數據上看,國外零售業(yè)確實有復蘇的跡象,不過下半年整體出口市場經過前期高速的發(fā)展可能也會存在萎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