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尚往來,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之所以沿用至今,自然有其精髓所在。禮之送贈,既能表達濃濃情深、傳遞美好祝福,同時在有求于人的時候,禮物的“分量”也是至關重要的。時代在不斷發展,社會也在積極進步,傳統的“禮”——點心果品、糖茶煙酒似乎缺乏新異,甚至有些俗套,根本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更談不上“分量”了。人們的視線開始轉移,移向與社會發展比較貼近的數碼產品身上。曾經很多的傳統產品已經被數碼產品大范圍替代,記錄美好瞬間的膠卷式相機被小巧便攜,真正所見即所拍的數碼相機所取代;曾經可望而不可及的錄像機也在DV的出現后變得平民化了;原本笨重的磁帶錄音機也被MP3所顛覆,成為一種可以聽歌,又能裝飾的飾品……原來精致包裝的“大包小裹”被簡約時尚的數碼產品所代替,原本“民以食為天”的思想被把握時代脈搏所顛覆。MP3、數碼相機、DV等等被精心包裝,禮送于人。
對于個人來說,饋贈親朋好友的禮物只要務實就好,至于禮物的“分量”,還要視關系的親密程度而定。如果是企業采購禮品,考慮的方面就多了,既要在感官上講求大方得體、不失顏面,產品的內在也要表里如一,更主要的是采購禮品的“分量”,如何達到加深受增人對企業的認知,以及如何提升自己的形象。
送禮送不同,印象更深刻
問:21世紀送禮送什么,答:送不同!
在企業選購禮品來說,禮贈的對象一般不是自己的直接客戶,就是相關的領導,或者是作為企業內部員工的福利。所以在選擇禮品的時候,除了注重產品本身的科技含量、新潮程度,以及實用程度之外,與別不同的定制禮品才能將送者的用心良苦充分體現。如果企業送給客戶的禮品很常見,既便是價格再昂貴,由于到處可以找到,禮品被記住的程度就會大打折扣,更不要指望企業形象被客戶記住了。有些企業也很聰明,把自己企業的精美標識印刷到禮品上送與客戶,大到數字電視、小到煙缸火機。這樣在取悅客戶的同時,也推廣了自己品牌。還有就是將企業自身的產品資料提前置入數碼禮品中。這樣的禮品既有面子,也將“分量”充分展現在了受增人面前。
很多大的公司或者大品牌在禮品定制方面都采用過不同的策略:在第9屆北京國際汽車展覽會上,主辦方就一次性采購了5000片定制的貴賓王產品作為會議禮品饋贈參展的客戶,而且收到的反響特別好;在很多活動中,無論主辦方是央視,或者其他品牌,大多數的產品都是印刷上自己品牌的LOGO;作為全球最高端的品牌——奧運會或者世界杯,更是五環盤繞、大力神杯的圖案更是被印在了不同的商品之上,作為回饋消費者的一種商品,消費者享受的是一種獨特的商品,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來說,也是一種限量的珍藏禮品……哪怕時間再過匆匆,只要看見帶有企業標識的產品,就會想到企業的一些信息。這樣企業禮送于人的目的也就達到一半了。
之所以說目的達到一半,是因為企業在致力于提升企業形象的同時,更加希望受增人對企業的產品有一定的了解,這樣才能真正使企業深入人心。
如今市場上專門的禮品公司不在少數。但只局限于在禮品上印刷企業的標識,如果是一般客戶,這類禮品沒有問題,但如果要贈送重要的客戶,那么在禮品定制方面就需要“內外兼修”了。首先要確保產品的體面程度,還有就是企業自身形象的如何“內在”彰顯,“分量”如何做到十足,這些才是關鍵。
禮品很“定制”,目的很“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