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意形式與功能和材料的結合
包裝設計的立體造型與各展示面的平處理,必須與功能、材料相結合。形式首先應適應內容物保護性、使用性的要求,同時還注意形式變化與所選用材料的理化性質相結合。應當防止在設計中陷入到盲目的形式游戲中去,為形式而形式。不恰當地運用形式,反而會削弱形式的力量,甚至產生相反的作用。
二:注意商品信息的傳達
包裝的裝潢處理,可以說是對內容物的廣告宣傳。在設計中要注意包裝的傳達功能,必須明了而準確地傳達商品內容與商品特色。如果手帕的包裝被人誤認為是襪子的包裝,那么裝潢形式再美、再新穎,也是失敗的。
形式處理當然有美與不美的區別,很難想象一件沒有形式美感的包裝會具有吸引力,但是,這種美的表現首先應該來自于對商品美的表現與開發。各種商品的造型美、結構美、材質美都可以在包裝形式美處理中得到表現和發揮,這是包裝形式美處理的重要依據,要注意消費對象的不同審美認識。
包裝形式的獨特性不能離開消費對象的一般認識。美與不美是指人的感受而言,帶有人的主觀因素。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文化、不同職業、不同民族、不同國家和不同地區的人往往有不同的審美認識和趣味。小孩玩具的包裝形式與老年人用品的包裝形式,男性用品的包裝形式與女性用品的包裝形式,都有很大的區別。由于職業、文化等的區別,有的人喜歡鮮艷的色調,有的喜歡樸素的色調。同樣是紫色,有人感到華貴,有人感到神秘。可見,不能要求一般包裝形式適應于社會所有的人,設計要針對具體消費者的共性認識來處理。
三:注意審美變化的時間性
肺胃時間性尉旨時代、年齡、季節和特定的一段時間的廣泛含義,人們的審美口味往往隨著時間的變遷而有所變化,設計師不能不對這些十分敏感。
時間的變化與審美的變化常有一定的相反特征,一個階段流行的審美標準在下一階段中走向反面,這種現象屢見不鮮。從時代的發展變化對審美的影響來看,這一點很重要。過去講究均衡、和諧的格調。今天更趨向于對力感、動感,強烈而富有變化。現代設計中講求破除規矩、平板的格式,講求富有獨創性的、生氣勃勃的審美感已經成為一種潮流。以往繁瑣的"雕龍刻鳳"與"羅可可"的風格已被現代設計中簡潔、明快的格調取代。特別是一些時間性很強的商品,如冬季用品、節日用品、紀念用品、化妝用品等,對包裝提出了更加具體的時間性要求,在形式處理上不能不具體對待。
四:注意審美變化的地方性
不同地方不同的審美風俗。我國地域遼闊,東、南、西、北、中,城與農村、沿海與內地,少數民族與漢族地區等,對形式美的感覺都有所不同。因此,包裝設計要更好地適應于不同地方消費者的選擇與接受對象,就要進行相應的調查研究。特別是一些產品本身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其包裝設計就應注意這種地方特性的表現。例如:蘇杭的龍并、紹興花雕酒,景德鎮的陶瓷、北京的宮廷糕點以及我國的中草藥、筷子、文房四寶等等,在包裝設計的形式處理上就更應充分體現地方風味和民族特色。
五:注意同類商品包裝形式的比較性
注意同類商品包裝設計的比較性,這是包裝設計的重要一環。設計應當在以上所述幾點的基礎上鮮明地強調與眾不同,別出心裁,力求設計出新穎、具有獨特個性的特色包裝。
不言而喻,包裝設計作為產品的推銷手段,必須注意設計的競爭性而求新求變。至于某些產品的包裝傳統式樣不做突變性改革,也正為了維護它一定的銷售穩定性,一旦這種穩定性出現動搖,就要進行及時更新。因此,包裝的形式處理應當注意到與同類設計的比較而加以顯著的區別。
六:注意形式手段的多樣性
我們在觀賞一件包裝設計作品時,并不是簡單的視覺接受,而必須伴隨視覺傳達產生一定的心理反應,這種心理首先取決于被觀賞對象的客觀狀況,這種狀況不僅是圖形與色彩,它還包括立體形狀、材質、結構樣式、加工工藝等,這些多方面的因素共同構成了一件包裝設計的視覺感染力。如果其中有一方面搞得不好,就會削弱這種感染力。